天籟之音的北武當廟寺廟音樂
中國自古以來就異常的尊崇玄門,在中國也有不少都會有着標誌性的玄門寺廟。而在寧夏也有一座寺廟,那就是北武當廟,它也是西北着名的寺院也是寧夏最大的生態旅遊景點。本期的寧夏文化為您帶來北武當廟的更多精彩內容,一起來深入領會吧。
北武當廟(壽佛寺)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名揚寧蒙周邊的古寺。史上就有“西夏名蘭、山林廟宇”的美譽。始建於盛唐時期,距今有900多年的歷史。自康熙四十年(1701年)正式在此建廟。清慈禧太后曾欽賜“護國壽佛禪寺”。
北武當廟(壽佛寺)佔地12000平方米,修建面積4300平方米。廟宇依山而建,將山的氣焰攬入寺中。廟宇名目與群山險峰相得益彰,相互互為掩飾、互為景物。整座廟宇自北朝南,四進院落結構嚴謹、莊重秀美。中軸修建山門樓、配殿相互對稱,協調自然。
晨鐘暮鼓,北武當廟寺廟音樂悠揚如訴。遠遠望去,偉大的“佛”字和群山似乎遮在雲霧之中,若隱若現。清風拂過,回歸自然,小覓一下清凈怡然的心情,讓人不覺頓悟人世的一絲禪意。
北武當廟作為佛家聖地和旅遊景區,以其幽靜素雅的環境吸引眾多遊客惠顧。當人們站在山下遠望,北武當廟背群山掩在霧氣里,半山腰處,一個偉大的“佛”字,讓人心生敬意,攀至山巔,雙眼微閉清風拂過由由然然,紅塵雜亂隨風而去,這是都會喧鬧中無法找到的清靜感受。這裏山勢逶迤,北武當廟修建結構水平中逐步睜開,若隱若現的規則轉變,彰顯一種舒睜坦蕩的境界,因而在三面群山中脫穎而出。
歷史悠久的刀郎麥西熱甫
有數株逾百年的老樹蒼勁挺秀,依廟而立。整座廟宇背北面南,呈一個大的長方形。從南往北,依次為前山門樓、靈宮殿、觀音樓、無量殿、多寶塔和大佛殿。其中大佛殿前一座五層的多寶塔,高達二十米,磚砌的樓閣式樣,四壁門洞山軒,使塔體態成許多梭角,其結構與銀川市的海寶塔十分相似,但比海寶塔矮小,不失古樸壯觀。整個寺院修建群崎嶇錯落,前後有序,莊重威嚴,結構緊湊,結構合理。置身其間,亭閣風鈴叮看成響,韻味流通,令人頓覺空靈。
廟內諸塑像各有形態,栩栩如生。佛殿四壁,繪有生動真切的飛天人物、護法諸神等壁畫,形態莊重真切。在這裏,廟宇的名目與群山險峰互為掩飾、互為景物。加之,山上經常雲蒸霧繞,令廟宇更顯幾分天作之合的氣蘊與靈氣。走近北武當廟,會陶醉於廟於山相得益彰,入眼是一山一廟的景物,留心的則是晨鐘暮鼓餘音外的人生禪意。
關於這座寺廟的確立,民間另有這樣一個傳說:康熙己巳年,石嘴山的戍邊士兵,每夜都在山麓巡邏,經常聽到“背上我”的呼啼聲。一天夜裡,士兵們聽到呼叫后,隨口准許,馬上,一個士兵的背上就泛起了一小我私人,只好把他背走。並問背上的人家住那邊,姓氏名誰,為何午夜三更一小我私人在這裏?但始終未聽到背後的人回覆。
背出數里地,感受越背越重,最後走不動了。士兵怒氣沖發地說:“你是石頭人呀!怎麼不語言。”語聲未落,背上的人落地。士兵點着火炬一看,原來是一尊無量壽佛石像。正好此處山側有一個岩洞,他就把佛像放置在岩洞中。到了癸末年,平羅清軍駐守官兵在賀蘭山圍獵,突然瞥見祥雲瑞氣,籠罩群峰,還隱約聽到武器碰撞聲和馬蹄噪雜聲,人人以為新鮮,就分頭在山林深處覓尋,終於在岩穴中又發現這尊無量壽佛像就把它背回來,行至黑墩塔,越來越重背不動了。
那時,有位善行居士提議,此處土地平展寬闊,可以在這裏修建一座寺廟,安置無量壽佛像,但由於沒有水,無法施工。於是,人們就默默地祈禱,求神佛顯靈相助。祈禱片晌,土地濕潤,往下挖掘,地下馬上果真湧出一股噴泉,泉水清亮甘甜。於是就在這裏搭棚往下破土動工,用山上的石頭壘砌牆基,用黃土夯築牆製作寺廟。往後周圍幾百里的善男信女到武當廟燒香拜佛,求神靈保佑,使則賺錢香火興旺不停。
你可能也喜歡:
繾綣抒情而又清新明快的丁丁腔
歷史悠久的福建客家文化
獨具一帶地方的劇種——海城喇叭戲
你所不知的福建八閩文化
福建旅遊文化,到福建必玩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