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壯錦

各具特色的廣西飲食文化

  喜歡一個民族就必須從它的文化來深入領會。壯族是我國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其中著名海內外的是壯族的桂林山水,以秀麗的群山峻岭和清亮特色的河流而着名。然則你知道壯族的壯錦也是讓人忍不住讚歎的嗎!
  那麼,接下來就隨着小編一起看看廣西文化吧!

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壯錦

  壯錦,與雲錦、蜀錦、宋錦並稱中國四台甫錦,據傳起源於宋代,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這種行使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的優美工藝品,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色彩斑斕,充滿熱烈、爽朗的民族格調,體現了中國人民對美妙生涯的追求與憧憬。忻城縣是廣西壯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深摯的文化秘聞,忻城壯錦曾經是廣西壯錦中的精品,作為貢品晉獻皇宮。

  中國壯族傳統手工織錦。據傳約起源於宋代。以棉、麻線作地經、地緯平紋交織,用於製做衣裙、巾被、背包、檯布等。主要產地漫衍於廣西靖西、忻城、賓陽等縣。傳統沿用的紋樣主要有二龍戲珠、回紋、水紋、雲紋、花卉、動物等20多種,又泛起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團結”等80多種新圖案,富有民族氣概。

  壯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壯族古代叫俚族、僚族、俍族和土族,從宋代起,才改稱為僮,又改稱為壯。壯族有很古老的歷史,世世代代棲身在我國西南部的廣西、雲南、貴州和湖南部門區域。壯錦又稱“僮錦”、“絨花被”,較厚實。被譽為中國四台甫錦之一的壯錦是廣西民族文化瑰寶,這種行使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的優美工藝品,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色彩斑斕,充滿熱烈、爽朗的民族格調,體現了壯族人民對美妙生涯的追求與憧憬。

江西的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江西龍虎山

  壯錦是在裝有支持系統、傳動裝置、分綜裝置和提花裝置的手工織機上,以棉紗為經,以種種彩色絲絨為緯,接納通經斷緯的方式巧妙交織而成的藝術品。壯錦又稱“僮錦”、“絨花被”,較厚實。壯錦最適互助被面、褥面、背包、掛包、圍裙和檯布等。

  壯錦是用棉或麻的股紗作經線,以不加捻或者微捻兩種彩緯織入起花,在織物正面和後頭形成對稱花紋,並將地組織完全籠罩,增添厚度,另有用多種彩緯挑出的,紋樣組織龐大,多用幾何形圖案,色彩鮮明,對比強烈,具有濃艷粗獷的藝術氣概。

  起源與傳說
  壯錦是廣西壯族區域一項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藝品,也是中國四台甫錦之一,主要產地為廣西靖西、忻城、賓陽等縣。忻城縣土司博物館事情職員告訴我們,相傳,有一位叫達尼妹的壯族女人,全心紡織而成——往後就發生了美麗的壯錦。

  考古證實,早在漢代廣西已有織錦身手。據《唐六曲》和《元和郡縣誌》紀錄:那時壯族人民所織出的多種布料,已被封建王朝列為貢品。但真正能夠稱為“錦”的紡織品則泛起於宋代。宋代“白質方紋,美人厚重”的布,就是早期的壯錦。

  可能你也喜歡:
  極具地域特色的枝江民間吹打樂
  悠久的傳統習俗西塞神舟會文化
  器樂藝術代表文體的宜昌絲竹
  興山三度音程的興山民歌

江西文化代表: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