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台灣住民驅趕瘟疫的習俗:鹽水蜂炮

歷史悠久的台灣“漢唐樂府”文化

  台灣文化雖然有土生土長的部門,但佔有主流的依舊是遷徙文化。就犹如台灣的傳統節日,就受到漢族的影響,在時間上節日的命名都是一樣。然則在內容上卻是融入了台灣的都會文化,有着與眾差其餘特點,就好比現在要先容的“鹽水蜂炮”。

鹽水蜂炮

  台南鹽水鎮人過元宵節既不點花燈,也不遊行,而是拚命地燃放“蜂炮”。所謂“蜂炮”,是由數萬隻衝天炮製作而成的,每一個衝天炮的炮芯連結在一起,一炮點燃,萬炮連響,延續射出,震耳欲聾,聲光齊作,在夜幕的陪襯下蔚為壯觀,撼人心魄。萬炮奔發的景觀與速率犹如蜂群傾巢而出,故稱之為“蜂炮”。

  聽說清光緒年間,鹽水鎮一帶遭遇到一場延續多年的大瘟疫,天天都有人死去,搞得人心慌慌,紛紛棄家外逃。殘存的鹽水人斷定這是鬼魅作祟,就在一個元宵節,請了鎮上武廟的關帝爺出巡繞境,並大量施放煙花爆竹,意在驅逐邪鬼妖魔。今後,鹽水一帶的瘟疫居然真的絕跡了。

  由此,每年的元宵節都要大量燃放鞭炮,而且規模逐年擴大,形成了今日極為盛大的蜂炮祭典。屆時,全鎮國民無論貧富,家家戶戶燃放鞭炮。全台各地甚至遠在外洋的遊客慕名而來,元宵之夜雲集鹽水鎮,眼見這一壯觀悅耳的奇景。更新鮮的是,燃放云云麋集的爆竹,聽說鹽水鎮卻從未因此而失火。

台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阿里山

  今日的鹽水蜂炮已成為政府計劃的大型流動,並配合歷史和旅行將古時的街道回復,2006年台南市政府就將鹽水區的三福街設成古炮街,串聯街上的商家用古法製作鞭炮,如竹卷炮、單管復古式煙火等。

  現在日鹽水蜂炮流動中的炮竹也比以往華美許多。基本的蜂炮作法是以木條釘制大型支架,可從二尺到二十尺高,再將衝天炮排滿在木架上,可從幾千支到一萬幾千支衝天炮不等,接着將衝天炮的炮心毗鄰起來,組成了炮台﹙或稱炮城﹚,再加以外觀裝飾,黏貼色紙,組成人形、動物型等。通常家族會發動家人一起製作蜂炮來加入流動。

  鹽水蜂炮的蹊徑慣由鹽水鎮上的關聖帝君廟前最先,祭神慶典時間皆為陰曆正月十四日上午八時最先,要到正月十五日黃昏,各家才會最先推出炮台,待神轎與轎夫出發后,就正式揭開序幕。當神轎行到炮城前,主人拉開紅布,撕下炮台上?某某家敬獻關聖帝君?字樣的紅紙,焚燒在神明眼前後才正式引燃自家的炮城。

  加入蜂炮流動的民眾多準備有厚的塑膠雨衣、機車平安帽來加入此炮聲隆隆,火光不停的民俗慶典。由於有多年的慶典意外履歷,近幾年已經制止使用塑膠制的炮頭,並在慶典之後計劃大型的垃圾清掃流動。

  你可能也喜歡:
  著名的台灣旅遊景點:九族文化村
  不得不知的台灣文化幾大顯着特點
  台灣土生土長的劇中“歌仔戲”
  不得不知的台灣夜市十大誘人美食

極具海南民族文化的“檳榔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