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蘇州清明節習俗都有啥

潮汕清明習俗大盤點

  清明既是一個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蒙蒙細雨,在外的遊子帶着滿滿的忖量回到自己的家鄉,就是為了回家掃祖墳,祈禱接下來可以平安。清明文化多種多樣。蘇州當地是怎麼過清明的,讓我們一起走進江蘇文化看看吧。

蘇州文化

  春秋時代,晉文公稱王后,為逼介子推出山,縱火燒山三天三夜,效果介子推和母親被活活燒死,文公十分痛恨,為紀念介子推,故劃定每年這時要“禁火寒食”,禁絕用火,只准吃冷食,喝涼水。但在細膩溫雅的蘇州,這吃冷食的習俗卻也演繹得厚實多彩。

  吃青糰子、焐熟藕。焐熟藕酥中帶糯,風味怪異,也是蘇州人清明的節令食物。據先容,每到清明節前,人們從藕池中採摘隔年邁藕,去節去梢,兩頭切下一薄片,用糯米灌實,再把薄片用牙籤蓋上釘牢。將藕放入鍋內,加入食鹼,面上蓋些荷恭弘=叶 恭弘,蓋上鍋蓋大火燒煮,至藕呈褐色酥熟為止。冷卻后,蘸赤砂糖漿等食用。

有關寧波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青團的獨到之處就是青糰子的上色用的是一種叫“青”的野菜。“青”是嫩綠且有清香的植物,包羅艾草與鼠曲草等。清明節前幾天,人們便最先在山坡上、田埂邊尋找“青”。“青”採回家后,拿去洗凈,用鹽水燙熟,滿屋子便都瀰漫著一種淡淡的青草味芬芳。這時刻,再用手將“青”揉成一團,擠掉汁水,把碧綠的“青”纖維搗爛晒乾,再碾成粉末。做青團的時刻,取出“青”粉,揉進糯米粉,用甜豆沙或芥菜、筍絲、豆腐乾、肉絲做成餡,包成糰子,便成青團。青團蒸熟后,色味俱佳,比一樣平常未加青的糰子顯得既香且糯,稀奇好吃。

  蘇州民間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農家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把螺螄用清水浸去泥沙洗凈,加蔥姜油炒、煮熟,吸食。如用針挑出食,叫“挑青”。把螺螄殼扔到房頂上,轉動聲響能嚇老鼠,有利於清明后的養蠶。

  蘇州人清明另有吃酒釀餅,傳說是元朝末年最先的。那時蘇州有一張士誠,由於誤傷性命,他帶了老母逃命,那時正逢寒食節,又無處可以乞討,幾天沒有進食了。他的老母餓得暈了已往,張士誠見就要被餓死而泣不成聲。一位老伯見張士誠很孝順,母子十分可憐,用家中僅有的幾個酒糟做了餅給了他。張士成馬的娘終於獲救了。

  猜你可能也喜歡:
  解惑:清明節為什麼要放鷂子
  清明為什麼要吃豆腐?
  福建清明節吃什麼過節呢?
  南方清明節吃什麼,你知若干

潮州清明習俗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