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潮汕清明習俗大清點

有關寧波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清明習俗林林總總,配合點是都要祭祀祖先,不外祭祀要用的器械是個有考究,另有就是吃的器械也是紛歧樣的,雖然都是吃寒食。對各地的習俗你又領會若干呢?想不想厚實一下你的認知呢?有興趣的話就隨着小編一起看看廣東文化吧。

潮汕文化

  上墳掛紙
  “掛紙”,也即省墓,祭祀祖先。這是潮汕區域一項很普遍的民俗流動。清明節祭祀祖先,源於古代寒食節。按曆法盤算,寒食應在清明節前兩日,第三日才是清明,晉朝陸棚的《鄴中記》上講了這麼一個故事:重耳亡命外洋十餘年,得介之推輔佐,才得以回國掌權。

  介之推回國后不願當官,隱於山中。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寧願抱木而死也不願出來。重耳哀之,便在介之推死難之日(3月5日)禁煙寒食以紀念他。厥後,人們紀念自己的祖先也在這一天舉行。實在,寒食是上古遺風,原與介之推沒有關係。早在《周禮·司帽氏》便有“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之制度。《呂氏春秋·仲春紀》也說:“是日也……無焚山林。”

潮州清明習俗知多少

  潮汕人將省墓稱為“掛紙”。省墓者到了墳地,把墳上的雜草除盡,墳堆上土少的地方再用土填起,然後把水果三牲餅食排列好,把小羽觴添滿,再上香致意,接着用五彩紙條遍插墳頭。潮人這一種刁俗,與中原古俗大致相同,白居易《寒食野望》詩云:“風吹田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由於紙錢沒燒成灰,才有“風吹田野紙錢飛”的情景。

  北宋歐陽修在《五代史·周本紀論》中說:“寒食野祭而焚紙錢,居喪改元而用樂,則禮樂政刑,幾何不壞矣?”可見省墓而焚紙錢是不合乎那時的禮制的。省墓不焚紙錢之風則有可能源於寒食禁煙的古俗。

  猜你可能也喜歡:
  雲南民族修建文化,你知若干?
  你所不知道的雲南語言文化
  清明寒食祭祀誰,是吳王為了紀念誰
  解惑:清明節為什麼要放鷂子

一個美妙的文化世界:深圳世界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