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潮州清明習俗知若干

一個美妙的文化世界:深圳世界之窗

  清明節都在春意盎然的春天,萬物蘇醒,四野清白。潮州的清明習俗,與天下各地的習慣流動大同小異,不外更具地方色彩。他們過清明節的習慣視乎更具有趣。接下來和小編一起走進廣東文化領會一下吧。

廣東文化

  禁火寒食:潮鄉古往今來,歲逢寒食前夕,陌頭巷尾,喊賣冷品小食,深受潮人青睞。潮詩《清明糖蔥》有:“桃花零落山花紅,五日層陰一日風。着意留春無別計,朝朝深巷賣糖蔥。”及“朴恭弘=叶 恭弘青青朴粿情”的朴枳粿。詩中都有形貌寒食的情景。《澄海縣誌》紀錄:清明節,潮人沿用習俗吃“薄餅”、“朴枳粿”,既有紀念介子推寒食古俗的意義,也是潮州別具風味的時令美食。

  上墳“掛紙”:人們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並在墓碑及墓堆上掛紙條,舉行祭禮。不少僑胞,也都有清明回鄉省墓的習慣,以示不忘祖先,不忘故土。自古以來,清明省墓不光是紀念自己的祖先,對歷史上為人民立過功,做過好事的人物,人民都市紀念他。值得一提的是“禁火”,“掛紙”古俗,與當今鼎力提倡文明省墓、森林防火更相一致。

深圳為什麼叫鵬城,你知道嗎?

  踏青:遠足踏青。清明時代,春臨大地,桃紅柳綠,鶯飛草長,人們三五成群到野外去嬉戲踏青。這種習慣,很早便沿用下來,因而清明節又有踏青節之稱,潮汕人同樣也有清明日遠足踏青的流動。有的地方另有鬥雞、踢球、踢鍵子、盪鞦韆、放鷂子等項目,十分逗人。

  玩“半仙戲”:古今清明玩鞦韆是承襲寒食習俗。宋代惠洪詩僧詠《鞦韆》詩云:“畫架雙栽翠絡偏,美人春戲小樓前,飄揚血色裙拖地,彩繩斜掛綠楊煙,下來閑處從容立,疑是蟾宮謫降仙”。此景,唐玄宗譽稱盪鞦韆是玩“半仙戲”。明代的《燈宮遺錄》載:“人稱清明節為‘鞦韆節’,各宮俱設鞦韆一架,相邀嬉戲”。

  潮汕盪鞦韆歷史悠久,宋朝陸秀夫於景炎元年(1276年)被貶潮州,謫居辟望口岸(今澄海口岸陸厝圍)見鄉民盪鞦韆很感興趣,當眾贊道:“此舉可強力也”。囑其屬下與民共盪。潮人清明盪鞦韆世代沿用成風。

  食薄餅:清明食薄餅在潮汕很盛行,險些每家每戶都不破例。潮汕清明吃薄餅有個傳說:清康熙十四年間(1675年)鄭樂成之子鄭經率兵圍攻閩南的漳州城,清軍守將黃芳度發兵頑抗,圍城數月,城裡住民餓死無數,屍橫街巷,存活者便用草席裹屍掩埋。同年10月間,清軍投降,漳州國民為悼念死難親友,特做薄餅狀如草席裹屍,以此祭妃亡靈,此俗世代相傳成風。

  猜你可能也喜歡:
  極具藝術特色的青島茂腔文化
  廣東東莞清明節的習俗
  上海清明節吃什麼過節?
  福建清明節吃什麼過節呢?

南京清明習俗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