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文化遺產:南京梅花山的文化

吳語的典型標誌:杭州方言

  南京梅花山有“天下第一梅山”之稱,居我國四大梅園之首,是著名天下的賞梅勝地。南京梅花山現已成為南京的主要標誌。“梅花香自苦寒來”,當梅花香溢金陵時,你是否曾想過她有着怎樣的故事呢?就追隨小編來感受下梅花山的魅力,進而領會南京文化。

南京梅花山

  梅花山是南京東郊紫金山的一座小山丘,位於中山陵西南,明孝陵正南。山上遍植梅花,因此得名。梅花山以及山下的“萬株梅園”佔地1533餘畝,有近500個品種,30000餘株梅樹,有“梅花天下”之稱,以品種奇異著稱,為四大梅園之首,每年春季舉行有“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

  梅花山因東吳大帝孫權葬於此處,原名孫陵崗、吳王墳。山下的孫權故事園建於1994年,內有孫權雕像和孫權故事浮雕碑廊。2006年,江蘇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行使周詳磁測手藝在山頂泛愛閣南側地下發現大型地下修建,極有可能即是孫權墓葬。

  明孝陵位於梅花山正北,神道在梅花山下由南折向東,通往“四方城”碑亭。傳說朱元璋說孫權是條英雄,要讓他給自己守墓,以是沒有遷走孫權的陵墓。梅花山南側的神道(即石象路)上共立有石獸6種12對,依次是:獅、獬豸、麒麟、馬、駱駝、象,每種兩對,一卧一立。石象路終點立有墓表一對。

成都蜀繡的發展歷史與工藝特點

  1944年,汪精衛病死日本后葬於梅花山。1946年,國民政府即將遷回南京,何應欽下令將汪墓炸毀,汪氏屍骸在清涼山火葬場火葬揚灰。汪墓原址上建起一座廊亭,北面橫額上有孫科手書的“放鶴”二字,此處又名“觀梅軒”。

  山頂觀梅軒北側的泛愛閣為1993年海峽兩岸商務協調會會長張平沼提議捐建。

  南京梅花山是中國四大梅區之一,自明孝陵景區實行資源整合以來,梅花山賞梅面積擴大了兩倍,到達一千五百多畝。天下上現已發現和培育的三百種梅花中,這裏擁有二百多種共三萬餘株,而且有些是梅中極品。憑證花色,這裏的梅花可分為白梅、綠梅、硃砂(紅梅)、宮粉(粉紅)、黃梅等幾種。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梅花山的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雲蒸霞蔚,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多達四、五十萬人,來此賞梅的遊客絡繹不停。

  南京梅花山最為珍貴的就是“別角晚水”品種的梅花。“別角晚水”是真梅系直枝梅類宮粉型的優良品種,花期一樣平常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花淡玫瑰紅色,淺碗狀,花瓣層層疊疊,多達45瓣,內有碎瓣婆娑飛翔,十分漂亮。本品種是“梅花院士”陳俊愉先生,上世紀90年月在梅花山觀察時發現,並命名。因其開放時常有花瓣開得不完全周正,花瓣邊緣常有凹陷,稱之為蹩腳,取其諧音為別角,花期較晚,花色水紅,碎瓣流動而得此名。花濃香,鮮艷,性狀優良又因其希罕而更顯珍貴,是梅花山的“鎮山之寶”。

  你可能也喜歡:
  極具藝術特色的青島茂腔文化
  細數大連歷史上的名人
  獨具地域特色的大連話
  西安興教寺的歷史傳說

具有傳統風格的瀋陽大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