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藝術派別紛呈的寧波越劇

蘊含吳語特色的寧波話

  中國戲曲是民間藝術的主要組成部門之一,中國吸收厚實多彩,對照著名的有京劇、黃梅戲、豫劇等。越劇起源於浙江,因越劇長於抒情、優美悅耳,盡顯江南靈秀之氣,深受人們喜歡,現代的越劇已經繁榮於天下,撒播於天下。寧波的越劇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對寧波文化的繁榮與生長具有不能替換的作用。

寧波越劇

  越劇——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撒播最廣的地方劇種”,有看法以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在外洋被稱為“中國歌劇”。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一。

曲調活躍且真切動人的寧波甬劇

  越劇派別包羅劇目、唱、念、做等種種藝術因素,集中體現在所塑造的典型藝術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獨創性最強,特點最突出,影響也最大,因此人們稱之為派別唱腔。然而,唱腔雖然主要,派別卻並非僅指唱腔,更包羅舞台演出藝術等多重內容。通常統一劇目差異派別演繹會有差異風貌。

  1942年10月著名越劇演出藝術家袁雪芬對傳統越劇進了周全的改造,稱為“新越劇”。新越劇改變了以往“小歌班”明快、跳躍的主腔“四工腔”,一變為哀婉舒緩的唱腔曲調,即“尺調腔”和“弦下腔”,把越劇唱腔藝術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越劇的所有派別都是在“尺調腔”和“弦下腔”的基礎上生長並厚實起來的。厥後這兩種曲調成為越劇的主腔,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各自的派別唱腔。

  被公認的越劇派別有十三個,即袁雪芬派、范瑞娟派、尹桂芳派、傅全香派、徐玉蘭派、戚雅仙派、王文娟派、陸錦花派、畢春芳派、張雲霞派、呂瑞英派、金採風派、張桂鳳派。曾獲得專業人士區域性推派的則有:竺水招派、陳佩卿派、毛佩卿派、金寶花派、高愛娟派,以及周大風確立的浙派越劇男女合演中基本男調。

  你可能也喜歡:
  寧波冬至的習俗與過法
  細數杭州古代與現代歷史名人
  南京冬至習俗與傳統過法
  杭州茶文化的起源與生長

軟糯且酥到你骨頭裡的蘇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