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古老而傳統的劇種:蘇州崑曲

精妙絕倫的蘇綉文化

  蘇州是個古典氣息粘稠的都會,這裏不僅有着著名天下的蘇州園林,尚有繾綣悅耳的崑曲。崑曲又稱崑劇,起源於蘇州崑山一帶,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崑曲作為一種載體,將蘇州文化流傳到天下各地。現在我們就來詳細領會下蘇州崑曲具有什麼藝術特點。

蘇州崑曲

  聲音行腔
  崑劇作為一個曾經在天下局限內有着偉大影響的劇種,在歷盡了艱辛困苦之後,能事業般地再次復生,這和它自己超絕的藝術魅力有慎密關係,其藝術成就首先显示在它的音樂上。

  崑劇行腔優美,以繾綣委婉、柔漫悠遠見長。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率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求,排場伴奏樂曲齊全。

  “水磨腔”。這種新腔奠基了崑劇演唱的特色,充實體現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細曲”)中,詳細显示為放慢拍子,延緩節奏,以便在旋律舉行中運用較多的裝飾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泛起了“贈板曲”,即將4/4拍的曲調放慢成8/4,聲調清柔委婉,並對字音嚴酷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個字,注重咬字的頭、腹、尾,即吐字、過腔和收音,使音樂結構的空間增大,轉變增多,其繾綣委婉、柔曼悠遠的特點也愈加突出。

  相對而言,北曲的聲情偏於跌宕豪爽,跳躍性強。它使用七聲音階和南曲用五聲音階(基本上不用半音)差異,但在崑山腔的耐久吸收北曲演唱歷程中,原來北曲的特徵也逐漸被溶化成為“南曲化”的演唱氣概,因此在崑劇演齣劇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單支曲牌的摘用,尚有“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樣平常情形是北曲由一個角色應唱,南曲則由幾個差其餘角色分唱。這幾種南北曲的配合使用設施,完全從劇情出發,使音樂盡可能完善地遵守戲劇內容的需要。

  從南北曲自己的轉變說,尚有“借宮”、“犯調”、集曲“等多種手法。原來聯成一套的曲子,無論南北曲,都有屬於那一宮調的曲子問題,當唱曲要討情緒顯著轉變時,統一宮調內的曲子不能勝任,就可借用其它宮調的合適曲子。如《牡丹亭·驚夢》,先後所用的曲牌是[山坡羊](商調)、[山桃紅](越調)、[鮑老催](黃鐘宮)、[綿搭絮](越調)。

瀋陽歷史名人,你知道幾個?

  在演唱技巧上,崑劇注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率的快慢以及咬字發音,並有“豁”、“疊”、“擻”、“嚯”等腔法的區分以及種種角色的性格唱法。音樂的板式節奏,除了南曲“贈板”將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無論南北曲,都包羅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們在現實演唱時自有許多轉變,一切遵守於戲情和角色應有的情緒。

  崑劇的演出擁有一整套“載歌載舞”的嚴謹演出形式。

  崑劇特點
  崑劇演出的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謳歌與舞蹈的身段連繫得巧妙而諧和。崑劇是一種歌、舞、介、白種種演脫手段相互配合的綜合藝術,耐久的演劇歷史中形成了載歌載舞的演出特色,尤其體現在各門角色的演出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要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語言時的輔助姿態和由手勢生長起來的着重寫意的舞蹈;一種是配合唱詞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動作,又是表達人物性格心靈和曲辭意義的有用手段。

  崑劇的戲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繼續了古代民間舞蹈、宮廷舞蹈的傳統,通過耐久舞台演出實踐,積累了厚實的說唱與舞蹈慎密連繫的履歷,順應敘事寫景的演進場子的需要,締造出許多着重於形貌的舞蹈演出,與“戲”配合,成為故事性較強的折子戲。順應了抒情性和動作性都很強的演進場子的需要,締造出許多抒情舞蹈演出,成為許多單折抒情歌舞劇的主要演脫手段。代表性劇目如《西川圖·蘆花盪》《精忠記·掃秦》《拜月亭·踏傘》《寶劍記·夜奔》《連環記·問探》《虎囊彈·山亭》等。

  崑劇的念白也很有特點,由於崑劇是從吳中生長起來的,以是它的語音帶有吳儂軟語的特點。其中,丑角尚有一種基於吳方言的地方白,如蘇白、揚州白等,這種吳中一帶的市井語言,生涯氣息粘稠,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韻白,極有特色。另外,崑劇的演唱對於字聲、行腔、節奏等有極其嚴酷的規範,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論。

  舞台美術
  包羅厚實的服裝式樣,講求的色彩和裝飾的以及臉譜使用三個方面。

  除了繼續元明以來戲曲角色服裝樣式外,崑劇的有些服裝和那時社會上盛行的穿着很為相似。反映在戲上,武將自有各式戎裝,文官亦有各樣遵照封建社會階級品級差其餘穿着。臉譜用於凈、丑兩行。屬於生、旦的極個體人物也有時接納,如孫悟空(生)、鍾無鹽(旦),顏色基本用紅、白、黑三色。

  崑劇藝術經由多年的磨合加工,已經形成相當完善的系統,而這一系統又耐久在中國戲曲中佔有獨尊職位,以是崑劇藝術被尊為“百戲之祖”,對整個戲曲的生長都有着深遠的影響,許多地方戲都在差異水平上吸收了它的藝術養分,其中還留有部門的崑腔戲。

  你可能也喜歡:
  武漢最主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木蘭廟會
  蘇州立夏的習俗清點
  你所不知道的南京歷史文化
  被譽為“京劇之母”的漢劇文化

蘇劇的來源與藝術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