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水色的武漢雲霧山
漢代把冬至定為一年之始,以是無錫區域有冬至事後人增添一歲的說法。無錫在江蘇省的東南方,自古以來都是魚米之鄉,全省經濟排行第二,天下第九。無錫區域的人對冬至這個節氣看的也很主要,有“肥冬瘦年”、“冬至大如年”、“冬至賽小年”之說。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江蘇文化,看看無錫區域冬至的一些傳統習俗。
冬至,天子祭祀天地。中國古代以二十四節氣計時,冬至是其中節令之一。一樣平常在大雪后十五天。這時北半球日間最短,夜間最長,又標誌冬去春來,是冬春轉變之時。關於冬至節的歷史相當悠久,周代以十一月為正,故冬至為歲首,即我們今天俗稱的過年,后雖改夏曆但舊俗仍傳,以是無錫區域有冬至事後人增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無錫人對冬至很重視,民間有“肥冬瘦年”、“冬至大如年”、“冬至賽小年”之說。冬至的前一天稱“冬至夜”,無錫人要設齋、祭祖,其儀式的盛大和除夕相似,只是供品少一些,一樣平常是三葷三素。冬至夜,一家人要團圓在一起吃冬至夜飯,若有出門在外不能歸家的,也要留個座位,擺副碗筷,象徵性地盛些飯菜,以表團圓之意。
無錫昭嗣堂的歷史傳說
吃夜飯前,先祭祖宗。祭畢,把菜回鍋燒一燒。如不燒就吃,民間以為會使人腦笨。根據習俗,“冬至夜”的飯里要放一些黃豆,叫“元寶飯”。盛飯時,飯碗里預先放兩隻熟荸薺,用飯時用筷子把荸薺從米飯里挖出來,叫“掘元寶”,一家人歡笑不停,其樂陶陶。
無錫人有“冬至吃糰子”的習俗。“冬至夜”那天,家家戶戶以糯米粉做糰子,故有詩云:“家家搗米作團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團有巨細之分,大的以豆沙、蘿蔔絲、豬肉等為餡,用以祀先祭灶,並相互贈予,又稱稻窠團;小的無餡用於祭祀神靈,稱為粉團。
冬至那天的早晨稱“冬至朝”,吃隔夜做好的冬至糰子。小輩則要到尊甜頭拜謁,稱賀節,拜冬,一切禮儀如過年,尊長則向小輩發小年錢,又叫壓冬錢,並送些瓜子乾果之類的給小孩吃。清人徐士宏的《吳中竹枝詞》寫道:“相傳冬至大如年,賀節紛紛衣帽鮮。事實句吳習慣美,家家幼小拜尊前。”形貌的就是過冬至的情形。
猜你也喜歡:
節氣芒種養生短信清點
冬至出生的人好欠好?
節氣大寒是什麼意思?
淺談小嚴寒照樣大嚴寒
上海冬至有什麼習俗,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