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標誌性建築:黃鶴樓
在上海這樣的國際性的多數市冬至依然很受到重視,在習慣上有“冬至大如年”一說。上海的冬至節是一個十分主要的民俗節日,每到冬至,老國民就會有林林總總的流動來慶祝這個節日,至今保留着粘稠的冬至節的氣氛。下面我給人人清點一下上海文化中的冬至習俗,看看上海人冬至節都在干什麼?
一、上海人拜冬聚餐
上海人尤重冬至,大人家有拜冬大典,須往西門內萬壽宮拜牌。晚間設亭祭先,叫做“冬至亭”,祭畢,家人吃團圓飯,口宣吉語,故有“有得吃,冬至夜,嘸得吃,凍一夜”之說。一樣平常市民則冬至夜全家合聚歡宴,滿滿一大桌,邊吃邊聊,推杯簪影,其樂陶陶。親情、友誼、戀愛情緒在杯簪之間聯絡和加深。一年的疙瘩矛盾不知不覺煙消雲散,一年疏遠了的親情、冷漠了的友誼再度被續上。
二、上海人冬至祭祖省墓
上海人過冬至另有祭祖省墓的習俗。舊時上海人在赤冬至喝甜米酒,吃花糕、糯米粉湯圓之前,還要在桌子上把肉塊壘起來祭祀祖宗。有點類似於清明,只不外清明時節,在上海是要吃青團的。也許每逢祭祀祖宗的時刻,便會和鬼聯繫起來,於是便要人們早點回家了。
三、上海人冬至捏冬至團
我國各地的習慣民情雖各有差異,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圓時,經常應孩子們的要求捏一些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們每到此時都很喜悅。吃冬至圓以前,在門窗桌櫃床燈的後面,都要劃分粘一個冬至圓,稱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後才氣烤食。若是這時家裡有孕婦的話,冬至圓發了,就會生男,否則就會生女。
吃冬至圓時入口必須成雙成對,以求吉祥。吃到最後只剩兩粒,已婚的人將會萬事如意,剩下一顆,獨身未婚者將會凡事順遂。另有些家庭在黃昏,用應時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這一天“曬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過,在這天的陽光下曝晒后珍藏起來,留給日後有病的人煮粥吃。
盤點無錫歷史名人都有誰
四、上海冬至吃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而上海屬南方,冬至吃湯圓。舊時上海人最考究吃湯圓,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物,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友。
舊時上海人最考究吃湯糰。昔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徵家庭協調、祥瑞。
五、上海冬至吃八寶粥
上海人冬至日另有吃八寶粥的習慣,這個是聽說來的,不知道準確不,不外吃赤豆糯米飯的習慣是有的,然則八寶飯是與赤豆糯米飯紛歧樣的。傳說,上古時刻有一位共工氏,他的兒子不學無術,而且作惡多端,厥後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還要釀成疫鬼來禍殃國民,不外,此鬼最怕赤豆了,於是國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來煮赤豆飯吃,藉以來驅鬼避邪,防災去病。
六、其他習俗
海人過冬至節除了要吃湯圓、赤豆糯米飯,還要服膏方、喝補酒,外出的人要早點歸家,相聚一起共敘天倫親情。上海人還說,冬至時刻晚上要早些回家,由於什麼小鬼的會出來流動。
猜你也喜歡:
蘊含吳語特色的寧波話
藝術派別紛呈的寧波越劇
瀋陽非物質文化遺產:相聲
瀋陽著名的特色歷史文化
豐富多彩的無錫錫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