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清明節的習俗,你知多少?
洪山戲是南京的地方戲曲,最初帶有粘稠的宗教迷信色彩,是一種驅逐夜鬼,為民索求平安的儀式,後生長成民眾所喜歡的民間戲曲。南京洪山戲和南京其他地方戲曲組成了厚實多彩的南京文化。現在我們就來詳細領會下吧。
起源於南京市六合縣,撒播於江蘇的儀征、江寧、句容和安徽的天長、來安、盱眙。又名香火戲、童子戲,由洪山香火神會生長演變而成。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已有專業戲班。抗戰時期,洪山戲受到新四軍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重視和培植,創作演出過許多反映抗日鬥爭的現代戲。“文革”時代洪山戲的專業劇團被取消,后未能恢復,現在僅有業餘演出。
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你了解多少?
洪山戲劇目分為三部門。早期將香火神會中所唱的神話故事改編成一批劇目,如《魏徵斬龍》、《唐王游九泉》、《秦始皇趕山塞海》等。厥後改編了一批其餘劇種的劇目和民間傳說故事。抗戰以後創作演出了一批現代戲。洪山戲的曲調,由基本調(七字、十字)、神曲、聯彈和雜曲組成,多為一字一腔的說唱型曲調。唱腔為無管弦伴奏的徒歌,以鑼鼓擊節,間或有一唱眾和的幫腔,屬板腔體。洪山戲的演出粗獷、質樸、生動活躍、詼諧有趣,具有鮮明濃郁的地方氣概。
著名軍旅作曲家、原前線歌舞團團長何仿老先生是《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他從小時刻就喜歡聽六合的“洪山戲”,提及那時的“洪山戲班”,何老滔滔不停,至今還清晰的記得“宋小狗子”(宋時雨的外號)、彭憲章等“洪山戲班”的演員名字,而“洪山戲”正是現在揚劇的前身。在座談會正式最先前,聽到民樂團的演員唱了一段揚劇,何老的“揚劇癮”立時被勾了起來,登台即興演出,一段《生擒張三郎》,一段《武松殺嫂》,唱得珠圓玉潤,引來老同志們的陣陣掌聲。
你可能也喜歡:
具有傳統氣概的瀋陽大秧歌
南京藝術瑰寶:南京白局文化
獨具特色的南京語言文化
寧波怪異民間曲藝:四明南詞
杭州最美的地方: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