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陝西立春習俗與習慣習慣清點

雲南夏至習俗介紹

  節氣立春是二十四氣節的第一個,同時民間又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以是古代的人們格外重視這天一天,並通過種種流動予以慶祝,久而久之形成習慣撒播下來,在古老的陝西區域就保留着許多立春當天的特色習慣。

陝西立春習慣

  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為骨架做成的春牛。冬至節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巨細類似牛形狀。上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刻圖紋。立春前一日,官民先於約定的農壇上祭祀。爾後由縣執事親手扶犁執鞭打“春牛”,以示春耕最先。接着由群眾作扶犁耕地狀。邊耕邊打“春牛”,口喊: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等祥瑞話語。

  春社
  春社是古時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舉行。社日以祭神為主,併兼有鄉鄰聚會的意思。昔人對祭祀社神十分重視,以後成為習慣撒播後裔,成為一種祭祀流動,意為大地繁衍萬物,祈禱祭祀,以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

  貼宜春字畫
  春天到了,給門壁上張貼宜春字畫,這種習慣在唐代長安就有。據紀錄:立春日,唐代長安人常在門上張貼迎春祝吉的字畫,字稱“宜春字”,畫稱“宜春畫”。另有人給門楣上張貼一段祝願之詞,示意迎春的自願。若是會繪畫的人,常給門楣上畫一幅《臘梅圖》。

揚州夏至習俗吃什麼?

  戴春雞
  戴春雞是陝西銅川一帶人民的古老習慣。每年立春日,母親用布製作一個約3厘米長的公雞,縫在小孩帽子的頂端,示意祝願“春吉(雞)”立春日,婦女用線穿豆掛於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以為這樣做,可以使幼兒免患麻疹。前者稱為“禳兒疹”,後者稱為“散疹”。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長安、關中一帶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們喜歡在胸前佩帶用綵綢剪成的“燕子”,這種習慣起自唐代,現在仍然在農村中盛行。由於燕子是報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祥的象徵。以是許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廳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窩。

  燕子是候鳥“不吃你家穀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窩兒子。”以是向陽人家都喜歡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滋生生息。每年立春這天,人們都喜歡佩帶“燕子”,稀奇是小孩,怙恃早準備好了,他們戴在胸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興緻勃勃,雀躍有餘。

  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種傳統的習俗,撒播在陝西澄城一帶。每年立春日,婦女用各色布綹編成布穗,或用彩色線纏成種種形態的“麥穗”。然後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掛在牲畜如驢、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

  你可能也喜歡:
  佛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古色古香的龍山文化
  你所不知道的濟南史前文化
  長沙曲藝“奇葩”長沙越劇文化

獨具地域特色的鄭州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