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具特色的南寧語言文化
每年的時間到了陰曆的正月二十九這天是獨具福州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拗九節”,經由漫長歲月的生長已經成為主要的地方節俗,而在這個節日的背後福州民間有着兩段傳說故事,正是這些故事才讓這個節日增色不少。
每年陰曆正月廿九日,是福州傳統的“拗九節”。福州民間稱正月初九為上九,十九為中九,廿九為後九,故此節又稱“拗九節”。福州方言中“后”與“拗”諧音。福州人以為,逢“九”不順遂,因此每年這天,歲數逢九或九的倍數的人都要過“九”。
家裡要為其煮“拗九粥”與太平面,以祈其轉敗為功,除去晦氣,羈上好運,平安地跨過“九”的門檻。已婚婦女也要為怙恃送上一罐“拗九粥”,以示其不忘怙恃養育之恩及對怙恃的孝順之情。
福州的“拗九節”歷史悠久,已成為一個主要的地方節俗。“拗九節”主要是從民間撒播的《目連救母》故事而來。據傳,古印度僧人目連之父常年做生意,家中騾馬成群,財寶無數。其母青提則反之,她最恨出家人。目連一心憧憬佛、法、僧。
長大后,一次他外出做生意,臨行時對其母說:“孩兒出外求財,母親在家要行善積善,對出家人要犹如對孩兒一樣。”其母應允。誰料目連走後,其母依然如故,兇悍地把登門化緣的僧尼全都趕走,小氣到一頓飯也不願布施。
精美絕倫的福州壽山石雕文化
半年後目連返家,聽說其母對出家人極不友好,遂向其母盤問緣故原由,其母一聽震怒,斥道:“你竟不信你母親?我要是對出家人欠好,七日之內善終,死了墜入阿鼻地獄!”七天後其母果真暴死。
目連大慟葬母,隨後他甩掉了榮華富貴,歸依釋迦牟尼,修成了阿羅漢,成了佛祖的十大學生之一。目連經探問知道其母死結果真墜入阿鼻地獄。他在地獄找到已釀成餓鬼、正受苦刑的母親,悲痛異常,立即用缽盛飯喂其母。可飯未入口即化成火炭。目連悲號涕泣。
如來佛見目連至孝,便對他說:“你雖修成了羅漢,但靠你一人的氣力救不了你母親,須廣造盂蘭盆會,使天下餓鬼萬能吃飽,你母親才氣獲救。”於是目連請十方僧眾廣設盂蘭盆會,超度眾餓鬼,其母方得脫離地獄。
目連天天送飯奉母,飯屢被小鬼吃去。后目連想法煮了外面難看的“拗九粥”送去,小鬼見狀就不吃了。實在“拗九粥”是用荸薺、花生、桂圓、紅棗、紅糖、芝麻等一起煮成。從這天起,青提才吃到兒子送來的粥。這天是正月廿九日。鄉人讚歎目連的孝心,遂仿其孝行。於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順雙親及鄰里尊長,並沿用成俗撒播至今。
“拗九節”又叫“送窮節”,意送走窮神。傳說上古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宮中號為窮子,他后正月晦日(即正月初六)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卻窮子。舊時以陰曆正月晦日為送窮日,后不知若何演變,至明、清改為正月廿九日。早年每逢這天,福州城總是挨家挨戶大掃除,整理家中破爛塵穢,並將之作為垃圾倒掉,謂之送窮。
由此看來,“拗九節”既是敬老愛老助老的孝順節,又是除病滅災送窮奔小康的節,是值得提倡並加以發揚光大的。
你可能也喜歡:
怪異有趣的新疆婚禮習俗
獨具吉林特色的吉林春節習俗
具有當地特色的吉林娶親習俗
唯妙唯俏的西安戶縣农民畫文化
南寧的宗教信仰是什麼,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