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河南娶親習慣知若干?

具有宗教色彩的台灣媽祖文化

  俗話說“三里差異俗,五里一易風”,差異區域,娶親習慣也有很大差異。河南地處中原,面積大,人口多,各地的娶親習俗還真不少。現在小編就為人人先容一下河南文化的婚俗都有哪些,若是你的娶親工具是一個河南人,那你一定要仔細看看了。

河南婚俗

  婚有六禮,“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是漢人婚俗自古及今的禮制,中原焦點的河南更是不破例。納彩通常是“鳳求凰”,由男方自動向女方提婚,卻也不乏女方反過來攀親的,以花袋裝銀元,托媒妁登門,俗稱“送布袋”;雙方無異議則交流彼今生辰八字,叫“過八字”或“換庚帖”;如若八字屬相互不相衝,祖靈神明占卜無礙,則各出正式婚帖一份,即后,男方擇日下聘禮,稱“丟定物”,至此姻親已定,不能改悔。

  男方擇定婚期后,由媒妁知會女方,叫“送好”,時間多選在冬春季節,此時秋收剛過,既有空閑也有錢糧;婚禮正日,新郎隨同花轎親迎,轎內坐壓轎童,轎前專人燃爆竹,轎后掛燈籠,彩旗鑼鼓開道,是為“大娶”,女方常見以被褥衣飾和“箱、桌、櫃、椅”四大件作為陪妝奩奩;新娘來到夫家門口,男方親人手持一面燒紅的犁鏵,間以白酒噴洒繞轎旋轉,稱“憋性子”,接着新郎對着花轎作揖,叫“拜轎門”;新娘由伴娘攙扶出轎,拜堂娶親,送入洞房,伉儷飲交杯酒,之後親友們便最先“鬧洞房”。

  迎娶這一天,男方要殺豬備禮,準備好一大塊“離娘肉”,少則15公斤,多達20公斤,如若是生豬肋條肉和豬後腿,那麼肋條肉巨細以六根肋骨的為最好,豬後腿則必須整腿贈予,不能分切,考究兩家以後才氣常來往。備好的肉塊安放在酷似蒸籠的食盒裡,各地送肉的日期不盡相同,婚前、迎娶、回門皆有,意在謝謝丈母娘對於女兒的養育之恩。隨後,新郎官西裝革履,斜披綢帶,胸佩彩花,手執綢花裹着的辟邪圓鏡,由伴郎陪同,坐着綵帶鮮花掩飾的彩車,奔赴女方家中。一起上,氣球、彩旗飄揚,轎車、摩托成行,民間西洋樂隊取代了嗩吶鑼鼓,鞭炮和三連銃聲聲響起,煞是熱鬧。

  到了女家,新郎要和女方尊長先行鞠躬互拜,以示敬意,女方尊長為新郎披上另一邊的綢帶。女方親友密友會乘隙上前“糟”男方來客,主要是新郎和伴郎,把新郎畫個大花臉,把伴郎抹成黑臉包公,鬧個歡欣氣氛。致賀的親友,迎親的隊伍,女方需要設宴好生款待,酒足飯飽后便該接新娘返程了。新娘的妝奩除了衣物、被褥、傢具、電器等一樣平常用品外,還需必備一種怪異的飯食妝奩――隨身飯。

  隨身飯已由外家人事先備好,主要有肉、菜、饃、麵條和餃子等,一樣平常豬肉稱“隨身肉”、麵條稱“隨身面”、餃子稱“隨身餃”,餃子的數目視乎新娘的歲數而定,女方捏餃子是為了捏住親家的嘴,以免挑剔叨擾使自家女兒受氣,器械各裝在飯碗,放入食盒,抬至夫家后供新娘加熱食用。城裡的人們則多買來挂面,用紅紙纏裹,和兩雙新碗筷同放在紅臉盆中,再用紅布兜上取代,數目以雙數為吉祥。

  身穿大紅綢襖亦或雪白婚紗的新娘子,手執鮮花一束,在親密姐妹和送姑的陪同下走出內室,伴郎在前端邊引路邊撒彩紙。及至男方家中,逐漸進入婚禮熱潮。有些人家為了更為熱鬧體面,會請來一些歌舞團或雜技團演出助興,以娛親友,男方家族手端紅盤或是臉盆穿梭人群之中,接受來賓們饋贈的禮金。

台灣人的宗教信仰是什麼?

  新娘進門,在男方能說會道且德高望重的司儀主持下,舉行古典的“拜天地”儀式,一拜天地,謝謝天地自然賜予人類生命以及生計空間,二拜高堂,男女長大立室立室,理應拜謝怙恃養育之恩,配偶交拜,相敬如賓,百年人生路上災禍與共,相濡以沫。禮畢,新娘送入洞房,來賓們紛紛落座品嘗喜宴,廚子們早已忙得不能開交,篦籠里的蒸菜和蒸饃熱騰騰、香馥馥,一樣平常是四葷四素的八碟壓桌乾菜,客人們豁拳行令,相互敬酒,喧鬧不已。

  喜宴事後,親友來賓們最先了婚禮上的狂歡大鬧,那就是“鬧公婆”,用灰、墨、顏料之類在新郎的怙恃頭臉上亂塗胡抹,戴上尖頂紙帽、辣椒串、大紅花,纏上裙布,反穿衣服,把老兩口整得不成樣子,十分滑稽可笑,真可謂極盡搞怪之能事,只管云云,公婆兩人卻是不能生氣的,事實人生喜事憂傷幾度逢,再說風土習俗云云,也便天真絢麗,歡顏以對,任由大夥隨意擺布,惹得來賓們禁不住抱腹大笑。

  “鬧”是中原婚俗尤為顯著的一大亮點。鬧洞房中的“撒喜床”是必不能少的一道環節,早在婚禮之前,新郎家人便在同宗同族、鄰里鄉親的嫂嫂輩中大費周章挑人選,最好是後裔雙全的“祥瑞人”,而且口齒智慧,能唱會編,能夠因時制宜,選出一到兩個,作為撒喜床的主角。

  鬧洞房時,嫂嫂手托盤子,盤內紅紙上放有栗子、紅棗、花生、桂圓等乾果,一邊往坐在床上的新娘身上輕撒,一邊舞動着唱些吉祥詞語,調治營造氣氛,來賓們也隨着隨聲擁護,嬉笑鬧聲層出不窮。鬧洞房,聽房聲,本是辟邪驅祟的舊時傳統,也是人生喜事上的歡欣環節,鬧一鬧也並無不能,然則時至今日,這“鬧”是愈鬧愈特別,愈發沒了禮法限制,“鬧”的工具也從鬧新郎、新娘到鬧公婆,生長到鬧小姨子以致鬧伴娘,“鬧”的方式也越來越直露。

  河南有些地方就有“畫老鱉,耍伴娘”的鬧法,原本是鬧新娘,偷聽洞房悄悄話,厥後由於男賓們礙於新郎臉面,未便在新娘身上繪圖,於是便將對像改成了伴娘,強鬧着非在伴娘身體畫上老鱉圖樣不能罷休,而更有一些地方不乏鬧得過於厲害而偶有意外發生的,雖是新婚喜日無分巨細,卻難免有脫離蘊藉、莊重的民族道德禮制之嫌,引發了相當的爭議。

  一樣平常而言,新娘“三天試刀”,最先下廚做飯,以做麵條為主,以手光、盆光和面光的“三光”為尺度。新郎陪同新娘“回門”,必須重走迎親時的來時路,新郎還得給丈人丈母娘置辦四色禮物,器械可隨意搭配,但必須四種湊雙數討個吉祥。以前河南還曾盛行過“悄婚”,顧名思義,也就是悄然舉行的婚禮。

  不但迎親日子要選在雙數日子,多數定在陰曆初四、初六或初八,而且時間必須放置在夜間12點舉行,以圖個成雙成對、圓滿合美的吉祥。之以是三更午夜舉行婚禮,聽說是源自明朝初年,為了逃避藩王朱桱強行佔用新婚女子初夜權的兇狠行徑,現在,這個習俗已經式微,幾近滅絕。

  你可能也喜歡:
  古色古香的福州十番文化
  極具福州特色的評話文化
  古老的制陶身手:濟南龍山黑陶
  惟妙惟肖的濟南魯綉文化

湖北近代名人大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