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源遠流長的貴陽跳場文化

最具文化魅力:青岩古鎮

  貴陽文化歷史悠久,有許多厚實多彩的節目是我們所不知道的,而這些節目都具有當地的特色。源遠流長的貴陽跳場文化就是貴陽市苗族的慶典流動,內容厚實多彩,其考究許多,體現了特有的民族風情和人文精神。想知道貴陽跳場是什麼時刻舉行的嗎?有什麼意義嗎?

貴陽跳場文化

  跳場,作為貴州省貴陽市周邊苗族的慶典流動,有用的把苗族中各個差其餘分支聯繫起來,不僅作為單純的娛樂慶典,更主要的是成為苗族之間維持情緒關係的紐帶。每年陰曆2月14日—16日就是苗族自覺的跳場流動的時間,舉行地一樣平常是轉轉場,如烏當區東風鎮的石頭寨,就延續舉行三年。

  也就是說,每隔三年的舉行地都在差其餘苗族聚居地舉行,相關的用度由舉行地認真。每年這個時刻,苗族同胞就會自覺的來到舉行地,帶着蘆笙唱着歌跳着舞與族人一同歡慶節日。由於這樣的節日會有許多的苗族同胞加入,跳場流動也是年輕的苗族小伙子向苗族女人求愛的好時機,以是,跳場也可以說是苗族的“情人節”。

  跳場有種種差異叫法,如跳廠、跳布、跳月、跳花場、蘆笙會等等。苗族在春節中,跳場又是一個差異於漢民族和其他民族過春節的特殊形式。跳場,雖然大多數集中在陰曆正月上半個月,但也有延續至二月上旬舉行的。貴陽區域的苗族跳場場址,主要漫衍在三個郊區,其中花溪區的有桐木嶺、石板鎮山、磊庄;烏當區的有東風石頭寨、羅吏、高寨,以及白雲區的都溪等。

三亞為什麼叫鹿城,你知道嗎?

  跳場的地址(場址)稱作花場--一個很大的草坪或土壩子。各地場址也有巨細之分,有的場址一個苗族支系要接連跳上三天,有的只跳一至二天。人們把前者叫大場,後者叫小場。上述桐木嶺、石頭寨、都溪等場為最大,每年來跳場的人數都在三萬以上,除本市各區鄉的人之外,另有相近的開陽、龍里、惠水、清鎮等縣的苗族同胞來跳場。

  按傳統習慣,跳場第一天是踩場,第二天是正場,第三天是掃場。踩場要舉行盛大的踩場儀式。首先在寨中安放一張八仙桌,上面供奉豐盛的祭品,主事者燃燭點香、燒錢化紙,一是祭祀列祖列宗,一是敬奉天地神明。意在祈求神明護佑,祈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

  在跳場流動中,衣飾穿着是其中一個十分主要的內容。女青年與其怙恃親尤其重視這種時機。他們通過本民族這種最雄壯堂皇的民族妝扮來“亮家底”,既具有告慰祖宗的寄義,更主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擇偶。男女青年服裝都考究“新”,尤其是女性,繡花衣服是嶄新的,在上面用反針挑繡花紋細微優美的種種名堂圖案。

  每一天的蘆笙舞都要跳到日落西山、晚霞滿天,但縱然到這個時刻,人群中的熱情仍未削弱,他們相約到周圍村寨中住下,夜幕降暫且,在花場近旁的田邊地頭、岩畔溪旁,男女青年三五成群,或雙雙對對正在歡聲笑語中吐露心曲,這正是男女雙方約定百年之好的主要時刻。

  猜你可能也喜歡:
  深受人們喜歡的貴陽挑花文化
  帶你品味珠海飲食文化
  蘊含古典文化的珠海共樂園
  珠海最優美的小島:東澳島

三亞標誌性建築——南海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