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非遺:蘭州太平鼓簡介
差異地方方言,體現出當地的地方特色。方言是在世的上古語言化石,在歲月的滄桑變遷中,能在當下依然生生不息撒播着。方言不僅是區分每個區域的一種標誌,更是作為中國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載者。那麼蘭州文化中,獨具一格的蘭州方言文化的魅力體現在哪呢?一起來看下吧。
蘭州方言,其大量的舌尖音和前鼻音,將生計環境和豁達爽朗的性格表達得淋漓盡致。學界為此追根溯源,而老國民則祖祖輩輩口口相傳。
據史料紀錄,對蘭州一帶方言的特點,昔人早有察覺。西漢楊雄(前53年——后18年)《方言》言及“秦隴”、“隴冀(冀在今天水)”、“西隴”等地方言詞甚多,其中不乏在今蘭州方言中仍可找到的憑證。東漢許慎(約58年——約147年)《說文解字》及晉郭璞(276年——324年)《方言注》中都曾提到“隴西”等地的方言詞。
民族文化的瑰寶:羊皮筏子
清末蘭州人張國常,第一個將蘭州方言詞語加以網絡解說並列入志書。光緒十八年(1892年)其撰成《重修皋蘭縣誌》三十卷,其中“習慣卷”后附有“方言”一節,列蘭州方言詞語24條並對其語義和特殊讀音做了詮釋。這24條方言詞今天仍活躍在蘭州住民口語中。民國甘肅學者慕少堂(1875年——1948年)著《甘寧青恆言錄》(手寫本),收蘭州方言詞語88條……他們都用傳統訓詁方式對所輯方言詞語徵引文獻,尋找語源。
首次用現代語言學理論觀察蘭州方言音系的是瑞典學者高本漢。民國初年,所著法文版《中國音韻學研究·方言字彙》中將蘭州方言作為26個觀察點之一,標寫了3000多例字的聲韻拼式。高氏的記音成了厥後學界研究蘭州方言音系的基礎。往後蘭州方言受到了海內外語言學界的高度重視。
上世紀50年月末到60年月初,由蘭州大學中文系語言研究小組寫成的《蘭州方言》,根據現代方言學理論和方式寫成第一部蘭州方言觀察講述。首次系統地形貌了蘭州方言的語音系統,總結了蘭州方言的語法特點,紀錄了大量蘭州方言詞語,至今仍是海內外語言學界研究蘭州方言的經典文獻。
上世紀80年月最先,興起了研究蘭州方言的新熱潮。高葆泰、張文軒、劉伶、張淑敏、何天祥、劉公望等學者,運用海內外語言研究的最新理論和方式,舉行深入考察。在詞彙研究上重視熟語的網絡整理並展現其地域文化特徵。蘭州方言的研究如日中天。語法的研究、“京蘭話”,即新派蘭州方言的研究、蘭州方言內部差異的研究等方面另有許多課題等着更多的專家去完成。
你可能會喜歡:
具有歷史意義的漳州趙家堡
歷史淵源久遠的漳州方言
漳州較為盛行的歌舞小戲:竹馬戲
差異區域的方言:桂林語言文化
去蘭州必去景點之一:白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