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現代的北京葬禮習俗是怎樣?

你所不知的香港婚禮習俗

  葬禮是一種送別死者的傳統儀式,是社會習慣文化的折射,在我國古代的傳統中,葬禮有着許許多多嚴苛的禮貌和繁瑣程序。隨着時代的生長,各地也逐漸形成了怪異而且簡樸的葬禮民俗和習俗。那麼,在北京文化中,北京的葬禮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葬禮習俗

  1.易簀
  舊京,人們多住四合院或三合院瓦房,每三間的兩側謂之“裡間”,北房算做正房,除有裡間外還通向耳房,謂之“套間”。這裏間和套間都有磚炕。那時,人生了病都是躺在這種炕上休養,請其中醫醫生來家診治,很少有到醫院就診或住院治療的。一旦病情惡化,不堪救藥,醫生就囑咐家族“準備後事”。

  因此,這後事也就都在這裏間、套間準備。家族首先要到棺材鋪賃一個小床,叫做“太平床”,也叫“祥瑞板”。有的家主只是將門板卸下來,暫且搭個小床,謂之“搭床”。病人尚未咽氣之先,就得從炕上移到太平床(祥瑞板)或搭床上,文言叫“易簀”,意思是換床。

  說是不能叫死人背着炕走,否則不祥瑞。實在是怕後人在這鋪炕上睡覺時頭腦上扭曲。易簀(換床)時,有的子女還要鄭庄其事的說:“沖一衝就許好啦!”這不外是自我撫慰而已。

  2.小殮
  趁病人還沒咽氣,首先要將壽衣給他穿好,否則就叫做沒穿去,即是赤身裸體地到陰間去了。現實上,僅僅是人未死時,屍骸不僵,便於給他穿着而已。壽衣,俗稱“裝裹”,即裝老的衣裳,有的生前就準備好了。

具有當地特色的香港酒吧文化

  通常有人到了暮年,選擇逢有閏月(舊曆)的年頭做好壽衣的考究。有用清裝壽衣的,即清朝官宦的服裝,男的棉袍補褂、頂翎;女的蟒袍、霞帔。用者多系滿人或清朝官宦,有的則用明裝壽衣,即明朝的服裝,用者多系漢人。

  一樣平凡人家主要是棉襖、棉褲、棉長袍(豈論什麼季節死,一律穿棉的)。鞋,必須是布底,做出蓮花圖案,示意腳登蓮台(蓮台是佛的座位),成為“正果”了。絕對不用皮貨,說是亡人若是穿皮衣、皮鞋或皮底鞋,下輩子就托生牲畜了。

  3.報喪
  大殮(裝棺材)前,喪家要給至親密友送信,請他們來“探喪”,即瞻謁遺容。官宦宅門,紳商富戶一樣平常都用“本家門房”名義,暫且發出“口報”,也叫“報喪條子”,略謂“本家某老爺(或某大人,或本家某夫人)慟於夏曆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壽終正寢(男曰正寢,女曰內寢)。

  謹擇於某日某時大殮,某日接三。特此訃告。”下款是某街某衚衕某宅門房某人報稟。將收口報人的姓名寫在紅紙條上,再貼在口報上端發出。口報不是正式訃聞(這時訃聞尚未印出)是為通知至親密友來加入大殮的,厥後釀成通知加入接三的信了。

  4.開殃榜與領執照
  舊時俗以死者埋葬為陰宅,墳塋衡宇為陽宅。人們以為墳地“風水”的利害關係到子弟家運的興衰,以是有請陰陽家為之避凶趨吉的需要。以給人看“風水”為業的謂之“陰陽生”,尊稱“陰陽先生”。他們各有堂號如“一善堂”、“七政堂”等,門前寫着“地理風水陰陽二宅”的字樣。已往死了人都要找陰陽先生來驗視死者,並請其開具“殃榜”。

  猜你可能也喜歡:
  骰子聲四起,怪異的廈門博餅文化
  湖北古代修建的特徵
  古老傳統的台灣衣飾文化
  湖北近代修建的氣概特點

頗具特色的台灣結婚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