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絕倫的海南黎錦文化
黎族是主要聚居在海南區域的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也是最靠近漢族區域的少數民族。黎族人民多能講漢語,苗語海南方言等,以是也有和其他少數民族雜居的情形存在。黎族的飲食文化作為海南文化中的一部門,也含着濃濃的海南氣息,你豈非不想見識見識?
黎族的飲食文化一樣多資多彩。黎族習慣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時也吃一些雜糧。做米飯的方式一是用陶鍋或鐵鍋煮,與漢族燜飯的方式大要相同。另一種是頗有特色的野炊方式,即取下一節眾筒,裝進適量的米和水,放在火堆里烤熟,用餐時剖開竹筒取出飯,這即是著名的“竹筒飯”。若把獵獲的野味、瘦肉混以香糯米和少量鹽,放進竹筒燒成香糯飯,更是異香撲鼻,是招待來賓的珍美食物。香糯米是黎族區域的特產,用香糯米燜飯有“一家香飯熟,百家聞香”的讚譽。
“雷公根”是一種黎族同胞經常食用的野菜,與河裡的小魚蝦或肉骨同煮,是極為適口的佳肴;“雷公根”也可藥用,能消炎解毒。“南殺”是黎族同胞已往常吃的小菜,但“南殺”製作的衛生條件不易掌握,現已很少製作和食用了。
“祥”是黎族的風味佳肴,只有在節慶或貴客登門時才氣吃到,有“魚茶”和“肉茶”兩種。
食鼠也是黎族的習慣,無論是山鼠、田鼠、家鼠、松鼠均可捕食。食鼠時,先把鼠投入火中燒一會,然後颳去毛,除去內臟,再烤或燒即可。
黎族人的主食分為以下幾種:
淺談海南老爸茶文化
一、大米飯。質料為稻米。稻米又分白米、紅米和糯米3種。米飯的製作歷程為,在三角石灶生火置鍋,把鍋內的水煮沸后,按水下米,用勺子攪平均,火候適中。米飯煮半熟時蓋上鍋蓋,將灶里柴火取出,用火炭的餘熱將米燜成香馥馥的米飯。
二、山欄米飯。山欄米質好,營養厚實,煮成米飯,清香撲鼻,是黎家迎賓待客的上品。
三、竹筒飯。用水把米浸泡、濾干后,配上瘦肉、五香料和適量食鹽拌勻填入竹筒(用生山竹或家種雲竹的幼竹製作)內,再灌上適量清水,用芭蕉恭弘=叶 恭弘堵塞封口。然後把竹筒放進火堆里逐步翻烤,製成竹筒乾飯。黎語稱竹筒飯為“眉萬”。竹筒飯芬芳適口,人們出門遠行多帶竹筒飯用餐。喜慶佳節也要製作竹筒飯。竹筒飯不易變質,可保留一周。現代竹筒飯已成為賓館旅店宴席上人們品嘗黎家風味的佳品。
四、紅薯飯。黎族家家戶戶都種紅薯。紅薯飯的製作頗具特色:把生紅薯洗凈切成小塊,先下米待煮半熟時放入紅薯,以三成米、二成紅薯夾雜煮成稀飯或乾飯。另一種是把紅薯切成小片晒乾,摻米煮成稀飯。炎天吃紅薯稀飯清甜適口,涼爽解熱,有保健的作用。
五、南瓜飯。五指山區域,人們常煮南瓜飯食。製作南瓜飯時,先削去瓜皮,祛除瓜瓤,把瓜肉切成小塊摻米下鍋,煮成稀飯或乾飯。或是糯米摻南瓜肉,用蒸鍋蒸成米飯後,用木臼舂爛,製成南瓜飯糰,這是一種怪異的風味。
六、黃姜飯。把生黃姜舂爛,取其黃色姜水煮米飯。飯質黃色,有怪異的香味,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給產婦補身。
七、玉米飯。山區多把玉米蒔植在山欄園,收回的玉米脫粒晒乾。將干玉米粒放進木臼里加入適量清水,把玉米舂成碎粒後用簸箕揚去殼,保留平均的玉米粒。可熬成玉米稀飯,也可摻進大米煮成乾飯。玉米飯營養厚實,是黎家主食之一。
猜你可能也喜歡:
揭秘台灣人飲食習慣與飲食特點
都會文化:北京為什麼叫四九城
久負盛名的台灣夜市文化
頗具特色的台灣娶親習俗
帶你了解海南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