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諸多文人墨客的聖地:唐山樂亭
中國的戲劇文化多種多樣,北京的京劇,山西的晉劇,河南的豫劇,江蘇的崑劇……種類繁多。由於戲劇差異,每種戲劇都有各自的特色,各自的派別及代表人物。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紹興文化中的紹劇。
紹劇,中國漢族戲曲劇種。又名“紹興亂彈”、“紹興買辦”。起源於上虞縣(現為紹興上虞區),盛行於紹興、慈溪、餘姚、蕭山及其他浙滬一帶。紹劇是浙江三大劇種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擁有400多個劇目。紹劇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獷質樸的音樂、豁達瀟洒的演出和文武兼備等特點形成了自己怪異的藝術氣概,稀奇是悟空戲獨樹一幟,到達了較高的藝術水平。
紹劇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劇種,泉源於秦腔,明末清初時期形成於紹興區域,后鬱勃於清康熙、乾隆年間。受到弋陽腔、贛劇、徽戲等劇種的影響,並收了盛行於紹興區域的餘姚腔、新昌調(高)腔以及民間戲曲的特色,逐步生長成為紹興亂彈,並在劇目、音樂唱腔和演出藝術等方面,有很大生長和提高。清乾隆年間(1723-1735)最先盛行。明嘉靖年間,餘姚腔、弋陽腔盛行,紹興一帶泛起了“調腔”。初為吹唱羽士班和堂名班等坐唱形式,一人兼唱多行角色,並以大鑼、大鼓、鐃鈸伴奏。搬上舞台後,稱紹興高換班。
明末清初,崑腔盛行,繼而亂彈傳入,高換班紛紛兼唱崑腔和亂彈,形成三合班。至乾隆年間,盛極一時,多以“群玉”二字作班名。到了咸豐、同治年間,高腔和崑腔逐漸失去觀眾,稀奇在農村,亂彈備受迎接,於是藝人改唱亂彈為主,稱紹興亂彈班。
各地婚禮大不同,長春結婚習俗
紹劇唱腔的主要曲調為“二凡”、“三五七”和“陽路”,以“二凡”為主。唱辭以七字齊言對偶為基礎,劇作內容多為忠奸爭鬥、征戰殺伐之事。紹劇的襲擊樂用大鑼、大鼓、大鈸,氣焰雄偉。鑼鼓點自成一套,粗獷、質樸,具有浙東地方的氣概特點,稱為“紹班鑼鼓”。
紹劇的音樂曲調厚實,音調高亢激越,旋律節奏急速明快,聲音清越剛勁,善於表達悲壯、慷慨激昂的情緒;加上唱白通俗易懂,演出氣概粗獷豁達,具有濃郁的生涯氣息。
紹劇角色行當分為三檔(藝人習稱“三堂”):白臉堂,包羅老生、老外、小生、副末(也稱副老生);花臉堂,包羅大花臉(也稱凈、大面)、二花臉(也稱副凈或二面)、小花臉(小丑)、四花臉;旦堂,包羅正旦、花旦、老旦、作旦(具武旦性子)、五旦(宮女旦兼男角)。此十三行也稱“十三先生”,分工仔細,職責明確。至民國初年,白臉堂增添了幫小生、外末、六白臉;花臉堂增添了副大面、五花臉,合稱“十八子弟”。
紹劇的劇目頗為厚實,從題材上看,以歷史戲居多,家庭戲次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於謙》、《龍虎鬥》、《蘆花記》等。紹興着名劇目《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成影戲后,先後刊行天下七十幾國家和區域周首腦曾四次旁觀紹劇演出,同演員合影留念;毛首腦旁觀后,還寫下了着名的詩篇。
你可能也喜歡:
細數陝西特色工藝品,你知道幾個?
陝西旅遊文化,陝西好玩的地方
陝西窯洞文化,修建藝術的一大異景
另具匠心的陝西傳統民居
廣州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粵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