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吸收多種劇種特色的打城戲

不同地區文化:無錫喪葬習俗

  打城戲它是由漢族民間宗教儀式流動生長起來的一種宗教劇打城戲生長於泉州本土,藝術上受泉州漢族民間藝術的哺育,打城戲的演出藝術重在武功、雜耍,我們一起去領會一下泉州文化吧。

吸收多種劇種特色的打城戲

  泉州區域羽士在做法事時,有一種叫打“天堂城”的儀式,即羽士穿上道袍,手持法器,演出“芭蕉大王巡視枉死城”,釋放屈死幽靈。而信仰釋教的僧人,則穿上袈裟,打着法器,演出“地藏王打開鬼門關”,放出無辜幽靈,俗稱“打地下城”。這兩種宗教儀式均在寺院或廣場上舉行,並穿插演出踩高蹺、過刀山、跳桌子等雜耍節目,以吸引觀眾。

煙台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蓬萊

  隨後,由於法事需要,演出從佛經《目連救母》中摘選的《白猿搶經》、《打地下城》、《雙挑》等帶有故事情節的小段節目,音樂曲調以佛曲與道情為主,樂器以釋教的木魚、拍板和玄門的草鑼、銅鈸等法器為主。

  “打城”儀式通常是在僧人羽士打醮拜懺、做好事超度亡靈圓滿的最後一天舉行的,叫“打桌頭城”。羽士在做好事超度亡靈時,桌上扎一個紙城,寓意亡靈囚於城中受苦,救苦羽士要引渡亡靈出城,最後破城門而入,救出亡靈。其方式是一女子披上頭巾代表亡靈,一男子(由羽士妝扮)代表羽士對着說唱。  厥後,生長為“打地上城”。演員由原來的一男一女,生長至一、二十人,有布景、道具和劇目,一樣平常在廣場上演出簡樸的雜技,如弄鈸、過刀山、跳桌子、弄包子等沒有故事內容的小節目。再後為順應法事需要,又增添些短小的神怪節目,從宗教儀式圈子里跳出來,最先在民間喪儀、盂蘭盆會和水陸大醮上演出。

  這“打城戲”名稱的由來。“打城戲”又有“僧人戲”、“法事戲”之稱。若由羽士單獨演出,則漢族民間稱之為“師公戲”。總而言之,它屬於宗教劇。

  你可能也喜歡:
  漢族傳統音樂“活化石”:泉州南音
  台北着名的商圈:西門町
  泉州民間的信仰之一:媽祖
  台北最高的大樓:台北101

台灣排第二的高樓——高雄85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