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東莞民間普遍撒播的木魚歌

唐山歷史名人,你聽過幾個?

  “東莞木魚歌”不知道人人有沒有聽過,作為東莞文化中的民間歌謠它是是由廣州木魚歌演變衍生而成的方言歌,在東莞有悠久的歷史,在民間普遍撒播。早期的作品有《觀音出世》、《目蓮救母》等。

東莞民間普遍撒播的木魚歌

  作品
  木魚的演唱形式頗為怪異,演出時演唱者靠敲擊一段刳空的硬質木頭來掌握節奏。唱詞基本是七字句,通俗易懂。木魚的內容多數是歷史故事和民間故事,也有一些釋教故事。現有的五百多部木魚書,大部門是長篇作品,改編之作為數不少。

  《花箋記》和《二荷花史》是木魚書創作作品中文學價值較高的作品,而《背解紅羅》則是改編之作中影響較大的作品。

  《花箋記》寫書生梁亦倫與楊瑤仙、劉玉卿兩個女子間的戀愛故事,全書共五十九回,文筆細膩生動,富有詩意。鄭振鐸對他的評價很高,以為他寫“少男少女的戀愛心理,頻頻相思,牽腸掛肚,極為深刻、細膩”。《二荷花史》共分四卷六十七則,寫少年書生白蓮與何映荷、裴麗荷兩女子歷經災禍而終成眷屬的故事。作品頗有浪漫色彩,在何映荷、裴麗荷對戀愛的忠貞而執着的追求上,體現出一定水平的反封建禮教精神。《背解紅羅》又名《背解紅羅袱》,由鼓詞改編,共十二卷,寫漢武帝與皇后蘇金定、苗妃之間的恩怨故事,情節曲折,頗能引人入勝。

眾所周知的無錫標誌性風景

  木魚書也有一些反映現實鬥爭生涯的作品,如《金山客自嘆》、《華工訴恨》就是反映1905年反美拒約運動華工生涯的作品,有較高的現實政治意義。

  “木魚歌”是廣東省民間方言歌。它的演唱形式,以弦樂伴奏為主,也可以用小鑼鼓或竹板等襲擊樂器伴奏,或不用樂器伴奏小我私人清唱。這種歌的腔協調治奏瀟洒自由,悠揚悅耳,深得群眾喜歡。

  石排一帶近百年來最盛行的木魚歌有《金絲蝴蝶》、《背解紅羅》等全本歌曲和《禪院追鸞》、《陳姑追舟》等雜錦短歌。這些歌曲在本區域被普遍傳唱,耐久不衰。《牧童山歌》、《婦女哭嫁歌》、《哭喪歌》等習慣民歌的腔調也出於木魚歌。

  東莞木魚歌有如下幾方面的特色
  莞人唱木魚歌自然是用隧道的莞語(東莞話),莞語屬於粵方言的地方變體,與廣州方言差異較大。演唱方式有兩種,一是“讀歌”,一是“雅唱”。前者是沒有音樂伴奏的清唱,有拖腔且節奏較快,崎嶇抑揚,莞人常用於此唱長篇的曲目。爾後者則節奏相對緩慢,深沉凄婉,亢墜徐疾,是職業藝人必用的,且有樂器伴奏。木魚已經成為粵劇、粵曲的一種調式。

  你可能也喜歡:
  曾被魯迅多次稱道——紹興社戲文化
  古風古韻滿滿的灤州古城
  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海安花鼓
  遠離塵囂的小島:唐山菩提島

建築風格多樣化:煙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