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中元節習俗有什麼
中元節是陰曆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南方,亦稱“鬼節”。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祀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在福州文化中他們是怎麼過中元節的。
在福州,七月十五日這天許多人家備菜蔬及紙錢,並延請僧道行超度儀式,然後將所備供品的一小部渙散形於空野,以施無主孤鬼,謂之“施食”。南平、古田、尤溪、光澤、大田等地,也有十五日施食的習俗。在泰寧,十五日之夜,人們在衡宇前後、穀倉前、果樹下以及橋頭、河畔、路口等處,燃香點燭,焚化紙錢,供無家可歸的孤魂用,以保地方平安。上杭舊俗,在十五日這天,城中豎起幡竹,以招亡魂。各傢具齋飯,放置於幡竹下。祭壇上一羽士端坐誦經,壇兩側羽士奏鼓樂,觀者如堵,俗稱“做月半”,又叫“上台”。祭畢,齋飯多為窮人與托缽人取走。連城、長汀等地則在十五日夜焚香、燒金銀紙,以祭祀野鬼。
湖南中元節習俗的特色
陰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做半段”。中元節,整個七月每一天均可流動。傳說,目連為減輕其母罪孽,於是日邀十方僧眾做盂蘭會,以普渡超生其母。中元節日,家家舉行家祭流動。除一樣平常供品外,還須焚燒紙衣,供應祖先幽靈在陰間享用。
福州“做半段”主要在近郊各鄉。七月十五,一年至此已過一半,故稱“半段”。“做半段”的時間,有的以十五日前後的半個月,有的更長。主要流動是定期輪流舉行全村性的大宴會,劃分宴請親友,同時還要演幾天戲,聽說是演給神看的。“做半段”虛耗甚巨,而且還隨同泛起聚賭之風。
福州過中元節另有一種舊俗,即在此時代若是盛行流行症,會被以為鬼魅作祟,於是便要“游塔骨”。“塔骨”是以竹體例成人的形狀(比人還大),披上某種神的衣服、戴上帽子,古里怪僻,然後人套其中扛着走。天黑,“塔骨”一呼百諾,巡遊街坊抓鬼魅,延續七天。最後制一紙船,把捉到的作祟鬼魅關入紙船中,跑步吶喊着把紙船放到江中,讓其順流飄去,稱為“出海”。
你可能也喜歡:
有着明代的修建氣概——滄州文廟
揚州為什麼叫月亮城,你知道嗎
中山步行街——閑逛品味其中歷史
風味另具匠心的金華壽生酒
盤點當代青海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