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絕倫的揚州玉文化
揚州在古代就是一個巨賈許多的地方,其中也有着不少的藝妓隨着巨賈去其他地方做生意,而在揚州商人當中鹽商也是十分多的,這商人大多都來自徽州。本期小編就帶你去揚州文化領會一下揚州的鹽商文化。
這是一個被商人改變的都會。這商人,還不是揚州內陸人,而是來自徽州的客商。在近代人陳去病的《五石齋》中有這麼一句話:“揚州之盛,實徽商開之,揚蓋徽商殖民地也。”
所謂揚州鹽商,是指僑寓揚州,或者說坐鎮揚州謀划兩淮鹽業的商人,但究着實,揚州鹽商中的絕大多數並不是揚州人。那麼為什麼謀划兩淮鹽業的商人會選擇揚州作為其群集地呢?這和揚州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有關。揚州地處長江以北,淮河以南,西瀕運河,東臨大海,周遭數百里內,河流縱橫,水陸交通便捷,是自隋朝開鑿京杭大運河以來南漕北運船舶必經之咽喉。
加之揚州四周有那時天下最大的海鹽產場,即江蘇境內淮河以南和淮河以北的兩大面積產鹽區,歷史上一直撒播着“兩淮鹽,天下咸”的民諺,而兩淮鹽業的治理中央就在揚州,揚州自然也就成了兩淮鹽商的群集地。對於揚州鹽商來說,市場就是他們的生命,通過垄斷市場而低價獲得商品、高價出售是他們的創富路徑。
歷史悠久的揚州漆器文化
由於淮揚自古就是稅賦重地,依附政府給予的特權,他們獲得了江蘇、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6個省份的偉大市場,而這6個省份險些是那時中國經濟最蓬勃、人口最濃密的區域,因而成就了揚州鹽商的壯盛,也作育了揚州的繁榮。尤其是清康雍乾年間,揚州鹽商的財富和影響力可謂到達了極至。
如乾隆37年(1772年),揚州鹽商年賺銀1500萬兩以上,上交鹽稅600萬兩以上,占天下鹽課的60%左右。而這一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是天下的32%,揚州鹽商提供的鹽稅佔了天下8%的經濟總量,揚州鹽商可謂富甲天下,“揚州鹽商”四個字也險些就成了鹽商的代名詞。
在封建社會,鹽課是政府僅次于田賦的一項主要財政收入,國家鹽業政策的基本念頭就是獲取稅源。中國古代的鹽業制度對照龐大,但歸納起來,着實質不外乎專賣制和徵稅制兩種。前者是由國家謀划,寓稅於價;後者是由商人謀划,課稅於商。
但產運銷的一切流動都在政府的嚴密控制之下,這一點是毫無破例的。在這種嚴肅管制之下,鹽商的生計環境是對照艱難的,可以說政策就是鹽商的生命。揚州鹽商和自貢鹽商的發韌和衰敗,無疑都受到了國家鹽業政策的根個性影響。
你可能也喜歡:
久負盛名的廈門四大修建氣概
徐州喪葬習俗,你知若干?
什麼是玄門,玄門文化的基本意義
【都會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
揚州包子的文化,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