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什麼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總是以建閣樓的傳統形式為主。要麼求神拜佛,要麼紀念大事又或者張揚政績。其中中國著名景點中的十台甫樓又以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最為著名。你知道中國十台甫樓是哪十個嗎?一起來看看吧!
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江南三台甫樓之一,國家旅遊勝地四十佳。素有“天下山河第一樓”之美譽。衝決巴山群峰,接納瀟湘雲水,浩蕩長江在三楚要地與其最長支流漢水交匯,作育了武漢隔兩江而三鎮互峙的偉姿。這裏地處江漢平原東緣,鄂東南丘陵余脈升沉於平野湖沼之間,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輯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
1957年建武漢長江大橋武昌引橋時,佔用了黃鶴樓舊址,現在重修的黃鶴樓在距舊址約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嶺上。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完工,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峻雄偉。運用現代修建手藝施工,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
飛檐5層,攢尖樓頂,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層邊寬30米,頂層邊寬18米,全樓各層部署有大型壁畫、楹聯、文物等。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樓、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修建,將主樓陪襯得加倍壯麗。登樓遠眺,“極目楚天舒”,不盡長江滔滔來,三鎮風景一覽無餘,雄偉壯觀。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那邊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朝詩人崔顥。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頂,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修建面積3219平方米。72根圓柱拔地而起,雄渾穩健;60個翹角凌空舒展,恰似黃鶴騰飛。樓的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籠罩。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黃鶴樓色彩壯麗,雄奇多姿。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滕王閣
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滕王閣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確立。李元嬰出生於帝王之家,受到宮廷生涯熏陶,“工字畫,妙音律,喜蝴蝶,選芳渚游,乘青雀舸,極亭榭歌舞之盛。”(明]陳文燭《重修滕王閣記》)。據史書紀錄,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嬰遷蘇州刺史,調任洪州都督時,從蘇州帶來一班歌舞樂伎,終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厥後又臨江建此樓閣為別居,實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嬰在貞觀年間曾被封為滕王,故閣以“滕王”一名冠之。
滕王閣後幾經興廢,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今天的滕王閣,連地下室共四層,高57.5米,佔地達47000平方米。
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醫生們迎送和宴請來賓之處。明代開國天子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大臣、文人賦詩填詞,旁觀燈火。
滕王閣之以是享有偉台甫聲,很洪水平上歸功於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那時詩人王勃探親途經南昌,正遇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后,在閣上大宴來賓,王勃就地一氣呵成,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秋天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往後,序以閣而著名,閣以序而著稱。王勃作序后,唐代王緒寫《滕王閣賦》,王仲舒寫《滕王閣記》,史書稱之為“三王記滕閣”美談。文學家韓愈也撰文述“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美麗絕特之稱”,故有“西江第一樓”之譽。1300多年來,滕王閣歷經興廢28次,可謂慣看春花秋月,飽經雨雪風霜。
重修后的滕王閣,高聳於南昌城西,贛江之濱。步入閣中,似乎置身於一座以滕王閣為主題的藝術殿堂。在第一層正廳有一幅显示王勃創作《滕王閣序》的大型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巧妙地將滕王閣的悅耳傳說與歷史事實融為一體。第二層正廳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傑圖》,繪有自秦至明的80位各領風騷的江西曆代名人。這與第四層显示江西山水精髓的《地靈圖》,堪稱雙璧,令人嘆為觀止。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進入廳堂,迎面是蘇東坡手書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每一層都有一個主題,亦都與閣有關。
廣式婚禮:廣州結婚習俗
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故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城郊黃河岸畔,該樓始建於北周(公元557-581年),由北周上將軍宇文護鎮河外之地,築為層樓。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異,加之區位優越,前瞻中條,下瞰大河,氣焰雄偉,景物秀麗,唐宋之際即為河東勝概,唐代文人雅士留詩者甚多。“白天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即是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登樓賞景,放歌抒情,留下的千古絕唱。
該樓歷唐經宋,元初(公元1272年)毀於戰火。數百年來,無數旅行遊人只能望河興嘆,空留下無盡的遺憾。新完工的鸛雀樓系仿唐形制,四檐三層,總高73.9米,總修建面積33000平方米,總投資5833萬元。整座修建共分九層,其中台基部門三層。主樓遊覽層共六層,其中,明三層暗三層,除抱廈,廊柱,迴廊外,樓內還設有兩部樓梯間和兩部載人電梯上下相通。一、二層中央有天井,四、六層每層設一迴廊,六層設一舞台。
閱江樓
閱江樓位於南京城西北,瀕臨長江。景區內有閱江樓、玩咸亭、古炮台、孫中山閱江處、五軍隧道、古城牆等30餘處歷史遺迹,是一個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天下着名旅遊勝地,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獅子山原名盧龍山,高78米,周長2公里,有"獅嶺雄觀"之美譽,為金陵48景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在盧龍山大北陳友諒,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基了基礎。朱元璋稱帝后,賜改盧龍山名為獅子山,下詔在山頂製作閱江樓,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又命眾文臣每人寫一篇《閱江樓記》,大學士宋濂所寫一文最佳,后入選《古文觀止》。600年來雖有2篇《閱江樓記》撒播於世,但終因種種緣故原由未建成。
閱江樓於2001年建成並對外開放,往後竣事了"有記無樓"的歷史。閱江樓高52米,共7層(外觀4層暗3層),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明代氣概,古典的皇家氣派,成為南京標誌之一。
登上閱江樓,放眼遠眺,眾多的大江風景一目瞭然,令人心曠神怡。背江而望,金陵全景一覽無餘。
閱江樓始建於1999年2月,2001年9月建成對外開放,樓高五十二米,共七層,接納明四暗三的修建結構,外觀金碧絢爛,優美華美,具有皇家氣派,被譽為江南四台甫樓。總投資一億多元的獅子山閱江樓景區,總面積三十公頃,其中,水面近十公頃,主要由盧龍湖、明城牆、閱江樓等景點組成,各景點之間巧妙搭配,形成了水包城、城包山、山托樓的總體結構。
獅子山閱江樓景區的建成,改變了南京的旅遊形象,濃郁的大明文化內在,山水融為一體的迤儷風景,吸引了天下各地的遊客,成為古城南京又一個旅遊亮點。
越王樓
作為唐代文假名樓之一的越王樓,規模遠大、雄壯堂皇,堪稱唐代四台甫樓(綿陽越王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之首。恢復重修后的越王樓,氣焰與昔時相比絕不遜色。99米的高度現在仍為天下仿古修建之最(現今滕王閣高57.2米,黃鶴樓高52.6米,鸛鵲樓高72米,岳陽樓高32米)。
天下詩文收錄最厚實,共收錄包羅李白、杜甫、王勃、陸遊等歷代大詩人題詠越王樓詩篇多達154篇(黃鶴樓112篇,滕王閣86篇,岳陽樓、鸛鵲樓雖著名詩文,但並不多),可謂“一座越王樓,半部中國文學史”;詩文作者檔次最高,除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外,險些涵蓋唐代以後的著名詩壇泰斗,算得上“天下詩文第一樓”。
同時,建成后的越王樓除了將集中展示科技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外,還集旅行、旅遊、商業文化為一體,是一處綜合性商業旅遊中央,對生長綿陽文化、旅遊產業具有主要意義。昨日,備受寬大市民關注的越王樓續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工程預計2009年年底完工。
越王樓系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貞任綿州刺史時(公元656年-661年)所建,耗銀50萬兩,歷經三載建成,樓高10丈。后毀於明末清初戰火。2001年10月24日,越王樓最先重修,後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越王樓重修工程於2005年3月28日歇工。
今年4月12日,第48次決議,由市投資控股團體(簡稱綿投控股)認真續建和謀划。綿投控股接手后,迅速組建項目部,處置前期遺留問題,並同時啟動項目方案修訂、施工招標等事情。在參照西安大雁塔、武漢黃鶴樓、寧波天一廣場等名塔名樓名廣場謀划模式的基礎上,對原方案舉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和優化。
重新設計設計的越王樓仿古修建群與周邊眾多勝景美景融為一體,主樓為全框架鋼筋混凝土現澆,可防7級地震。工程佔地面積82.2畝(含都會蹊徑),總用地面積33500平方米,總修建面積30175平方米,綠化用地面積14408平方米,停車排場積3000平方米。續建工程設計投資9000萬元。
你可能也喜歡:
中國十大古墓:令活人稱羡
最佳廣告地:中國十大最浪漫都會
中國五台甫山,各有各的特色
旅遊最佳首選:中國八大古都
極具特色的金華結婚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