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細數溫州歷史名人,誰最具影響力?

去過一定不會後悔:錦溪古鎮

  領會一個地方的歷史名人就是在領會誰人地方的人文資源。是領會地域文化形象最主要的標識。歷代的名人也一直都是溫州的一員,而且又是起到一定大作用的一員。而且不是對都會就是對國家做過孝順的代表人物。本文將帶你一起熟悉溫州歷史名人,領會溫州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張璁祖祠

  1:人文始祖【騶搖】
  騶搖(約前251年—前185年),號毋余。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貴族起兵抗秦。騶搖率領甌越吏民從諸侯反秦,后助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漢惠帝三年(前192年),騶搖被封為東海王,都東甌,世稱東甌王。他是溫州歷史上第一位被中央朝廷封王的首領。

  騶搖治理東甌國時代,勵精圖治,善於治理,精勤開發,使昔日社會的生產、文化得以迅速生長,改變了甌人的落伍狀態,因“功勛卓著”而深得擁護。東甌國不僅是溫州歷史上第一個見諸紀錄的行政建制,也為往後2000多年溫州行政區域建制奠基了基礎。

  後人為了紀念人文始祖騶搖,製作了東甌王廟舉行祭拜。民間至今仍保留形式多樣的東甌王信仰流動。在誰人拓荒的年月,騶搖是不容易的。東甌王以“人文始祖”的資格,理當穩坐溫州名人榜的第一把交椅!

  2:中興賢相【張璁】
  張璁(1475年—1539年),字秉用,避忌賜名孚敬,世稱張閣老。提及張閣老,在溫州可謂家喻戶曉,壓倒一切的名人。“講了半天,還曉勿得張閣老姓張”。一不小心成了挖苦經典用語。張璁三度擔任明朝內閣首輔,秉政時代全力推行改造,作育了嘉靖前期的國家中興,史稱中興賢相。他是明朝“嘉轟萬”大改造的總設計師,其影響及於天下,成效垂諸後世。

  張璁改造的功效,溫州和天下一起受益,例如:明朝初年,溫州歲貢海鮮、樹果,名目繁多,每歲納貢,用度不貲。景泰以後,事屬鎮守太監,國民受剝膚之苦,地方受累百有餘年,莫可誰何。張璁罷撤天下鎮守太監,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溫郡歲貢得以免去。

  最權威明代史書《世宗實錄》對張璁評價極高,言:“以是搢紳之士,嫉之如仇。然其剛明峻潔,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其掌都察院,不終歲而一時風紀肅清,積弊頓改。在內閣,自以受上特知,知無不言。謀害廟議,既同事諸臣,多不與聞者。至於清勛戚莊田,罷鎮守內官,百吏奉法,苞苴路絕,海內治矣。至其持議守正,雖嚴諭屢下,陳辭益剴切不撓。上察其誠,久久益敬信之,常以元輔羅山呼之而不名”。

經久不衰的堯山文化

  《中國通史》說張璁:“始終清廉自守,博學明辨,而勇於刷新,可謂嘉靖朝憂傷的賢相,也是明代一少有的閣臣”。

  張璁著作有《禮記章句》、《大禮要略》、《羅山奏疏》、《羅山文集》、《正先師孔子祀典集議》、《金縢辨疑》、《杜律訓解》、《敕諭錄》、《諭對錄》、《欽明大獄錄》、《霏雪編》、《嘉靖溫州府志》等。

  3:抗日英雄【王德】
  王德(1517年—1558年),字汝俢,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進士,十九年春東昌府推官,數析疑獄,上下稱能。二十五年補台甫府推官,在任時明察冤情,在河南解救株連80餘人入獄,國民感其恩義,建祠祀之。二十七年戶科給亊中。第二年春詔主查光祿寺,節約國庫開支萬餘兩,受到世宗天子獎勵。

  明代,日本倭寇侵掠瘋狂。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嘉靖四十二年的短短11年間,溫州遭受了倭寇的28次擾亂,每年因此而死的人不少於3萬。史書多次泛起“各鄉罹其鋒者幾半”、“銷毀民居十之八”、“殺人溪水變赤”、“稻禾不能下種”等慘不忍睹的紀錄。

  王德捐出所有家產,與叔父王沛一起組織嚮導2500多人的義師馳騁於抗倭前線,有力地襲擊了倭寇的凶焰,上金一役勇斬倭寇十六人,擒十四人,奪回被俘者八十餘人,倭寇逃竄龍灣岩頭落海而逃。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十九,王德與寧村所守備軍袁祖庚啇議團結抗擊倭寇,解救溫州府城之圍,不意隊伍開到金嶴,王德遭伏鏖戰,公連殺幾人,眾寡不敵,壯烈犧牲。陣亡時年僅42歲。

  天子為褒獎王氏叔侄英勇功勛,追贈王德為太僕寺少卿,王沛為太僕寺丞,並在府城興文里、康樂坊劃分建褒忠祠和愍忠祠以為紀念。同郡樂清進士候一元評價說:“岳武穆有言,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惟醫生王德之”。以勵世風。

  而《明史》載:“軍敗,手射殺數人,罵賊死。然倭自是不敢越德鄉侵郡城矣”。王德戰死時显示出特殊的英雄氣概,使得倭寇膽怯而長時間“不敢”入侵溫州。而近年來,倭國又一再在釣魚島事宜上陰謀不停。我們要切記倭國侵略給中國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王德王沛的義師史跡具有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意義,彰顯着溫州人民名譽的愛國傳統。

  你可能也喜歡:
  保定三寶是什麼,你造嗎?
  頗具鄉土氣息的招子鼓文化
  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歡:隆堯秧歌
  唐高祖李淵四代陵墓:唐祖陵

倍享盛名的梨花大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