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久不衰的堯山文化
錦溪古鎮位於江蘇市,早在石器時代文明就已經有了足印,被譽為“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經由數千年歷史文化地熏陶,景緻如詩如畫,吸引着無數遊客前來。錦溪古鎮這座富裕的都會文化信託人人去過一定不會悔恨的。
錦溪橋樑星羅棋布,橋之密度海內罕有,當地名謠素有“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之說,其中較着名的有十眼長橋。十眼長橋建於明代,與古蓮池、文星閣、長堤迴廊和桃園組成完整的古蓮景區。橋有九柱十孔,全長52米,造型古樸別緻,為遠近水鄉所罕有,人稱“小寶帶橋”,是觀湖賞月極佳之處。
骨董館骨董館系蘇州薛仁生先生古玩珍藏品陳列館。薛仁生,號苦膽老人,綠緣堂堂主。原籍無錫,世居蘇州。青年時代薛先生即投身於珍藏事業,半個世紀來,蘊蓄種種古玩藏器3000餘件。僅自春秋戰國至今2500年間的歷代水盂精品就達800件。
錦溪以“三十六座橋,七十二隻窯”着稱,位於蘇滬接壤處,東南與上海市青浦區接壤。在1平方公里的局限內,有古橋36座,密度遠遠跨越了水城蘇州的橋樑密度。這些製作於明清時期的橋樑,歷經歲月風霜,依然保留完整。橋上的碑記、柱聯、花紋等鐫刻精巧仔細。一座又一座蒼顏斑駁、氣概各異的古橋樑,形成了錦溪怪異的橋文化,成為古橋鎮不能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倍享盛名的梨花大鼓文化
在36座橋中,錦溪最著名的有8座。它們是天水橋、太平橋、十眼橋、錦溪中和雙橋、眾安橋、溥濟橋、普慶橋、里和橋。天水橋俗稱北觀音橋。明代永樂5年由郭子敬捐資修建。歷經600多年的風霜雪雨,仍保持着原有的風貌。抬眼望去,恬靜幽雅,古意盎然。天水橋連同其他古橋一同修建着錦溪鎮的古樸與典雅。
在錦溪的磚瓦博物館中,除了林林總總的古磚,古瓦的陳列品也很有特色。在瓦的基礎上生長起來的瓦當,是中國建材的一大組成部門。它安放在瓦楞下面,兼有護檐和裝飾的功效,是一種特殊的瓦片。安放時弧型朝上的,稱為滴水;安放時弧形朝下的,稱為檐頭。
這塊灰色的長方形(形似城磚)磚用136道工序、在窯中燒了120天、然後又在桐油中浸泡了100天,取出后還要舉行風乾。輕輕叩之,聲音響亮。撫摸上去,堅實而滑潤。江南的錦溪與周庄同屬崑山市,它的水巷市井、它的躬身石橋、它的水邊人家都是周庄所具有的,以是人稱“第二個周庄”。
錦溪坐擁五保湖,具有厚實的水產資源,比起其它小橋流水人家的古鎮,擁有更為大氣的湖光景物和加倍鮮美的隧道特產。時值清明,螺螄初成、魚兒正鮮,對於現在講求自然、生態、康健、鮮味,對種種美食都想嘗個鮮的都會食客們,錦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你可能也喜歡:
廣州代表性景點有哪些
台灣棺材板小吃的由來
宗教文化:什麼是釋教文化
傳統文化:傳統漢族衣飾文化
別樣精緻的易水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