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徽州磚雕,不是只有徽硯

源自晉朝時期的溫州石雕

  徽州不只單隻有徽硯,尚有三雕,那麼詳細是哪三雕呢?是木雕、石雕、磚雕。其中磚雕在徽州最為著名,身手精湛不說,現在已經享譽海內外了。徽州磚雕有什麼特色呢?一起來都會文化里看看。

徽州磚雕

  徽州磚雕是徽州文化中的一部門,體現了古徽州人民的勤勞智慧和藝術才氣,是研究徽州文化、經濟、修建史珍貴的資料,史古徽州地域文化的一朵奇葩,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20世紀80年月,隨着歙縣古建公司的確立,磚雕作為一種適用裝飾藝術重新恢復了生氣。

  中國磚雕是由東周瓦當、空心磚和漢代畫像磚生長而來的。漢代畫像磚是墓室預製構件的大型空心磚,它是在濕的泥坯上用印模捺印種種圖像。

  北宋時形成磚雕,成為墓室壁面的裝飾品。在河南、山西、甘肅等地挖掘的北宋墓室,三面牆壁均以磚雕貼砌而成。墓室內的磚雕數目、質量以及所選用的題材,都取決於墓室主人的社會職位。常見的題材有墓室主人配偶對坐、男僕托盤、侍女執壺等,再現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涯情景。金代,墓室磚雕的內容加倍厚實,身手也有所提高。

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塞剪紙

  建於大安二年(1210)的山西侯馬董玘堅墓室,在不足4.7平方米的面積上,磚雕充滿全室,鐫刻有模擬木結構的斗拱、拱眼、藻井、大門、隔扇等,以及屏風、几凳、花卉、鳥禽、人物、演戲排場等圖案,其中站立在戲台口的生、旦、凈、末、丑等演員運用圓雕技法,形象栩栩如生,是金代磚雕的代表作品。

  元代,墓室磚雕逐漸衰落。至明代,磚雕由墓室磚雕生長為修建裝飾磚雕。例如,南京明孝陵宮城器械兩側的磚雕八字牆上鐫刻大卷草折枝花等浮雕圖案,安徽鳳陽明代中首都址內須彌座上的折枝花和梅花鹿、雲彩、龍等磚雕圖案;同時,安徽、江蘇等地的民間磚雕也有了生長。

  清代,北京紫禁城宮廷內牆面夾柱的通氣孔也都使用磚雕,鏤雕花鳥圖案,牢靠而雅觀,且利於空氣流通。慈禧太后陵寢隆恩殿及其器械配殿的牆面也用磚雕貼砌而成,有的貼金,絢爛耀目。建於同治年間(1862~1874)太平天堂將領李世賢的浙江金華府第,其前庭照壁的磚上鐫刻龍、鳳、仙鶴等圖案,氣概剛勁粗壯。

  清代民間磚雕除江蘇、安徽外,在山西、浙江、福建、廣東、北京等地有了很大的生長,它們大多作為仕宦、富豪、田主宅院的廳堂、大門、照壁、祠堂、戲台、山牆等修建的裝飾,鐫刻精巧,有的陪襯以灰泥雕塑或鑲嵌瓷片,争奇斗勝,富貴華美。清代後期,磚雕趨向繁縟細巧,具有繪畫的藝術意見意義。

  你可能也喜歡:
  巴蜀人情:樂山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原上的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
  【都會文化】北京歷史文化知識大全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浙江人的文化驕傲:浙江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