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展現黃河後裔激情的藝術,壺口斗鼓

道教全真派聖地,西嶽華山

  在民族文化中,鼓佔有了主要職位。鼓的種類有許多,各地方的文化差異,作育了紛歧樣的鼓文化。例如南方鼓舞、陝北洛川“蹩鼓”、安徽“鳳陽花鼓”等等。本期延安文化,就為人人帶來延安的壺口斗鼓。

延安文化

  陝北鼓多,素有舞鼓之鄉的美譽。安塞腰鼓威振海內外,早已家喻戶曉。宜川胸鼓、洛川蹩鼓、志丹扇鼓、黃龍獵鼓各領風騷。另有黃陵抬鼓、土基劈面鑼鼓、富縣飛鑼等然而,就在延安東南、黃河之濱的宜川縣壺口一帶,卻有一支雄壯威武的鑼鼓一直藏在深山無人識,它有陝北鑼鼓的特徵,又有山西威風鑼鼓的影子。這就是相傳起始於大禹治水的壺口斗鼓。

  據《宜川縣誌》紀錄,壺口斗鼓已往稱賽鑼鼓,慣稱“人人俱”。有大鼓、大釵、大鑼3件,打起來音響宏遠。已往春節廟會、求神祈雨時演出,現在春節、旅行、文娛、聚會都敲鑼打鼓。已往廟會期,各村鑼鼓相遇,相互競賽,壯漢揮舞鼓錘、舞起大釵、擊起大鑼,全身使勁,汗如雨下,數村相對,互不示弱,有時發生衝突,社頭出來調整,此謂之賽鼓。

歷史名城下的名人:唐代郭子儀

  壺口斗鼓使用的樂器不多,只有鼓、鑼、鑔三件,卻能打出大自然的風雨雷電,人世間的喜怒哀樂。襲擊技巧的轉變有正擊、輕擊、邊擊、邦擊;鑔有擦擊、拋擊、悶擊、平擊;每種擊法還可細分,共打法技巧不下幾十種。傳統設置比例是一鼓對一鑔。演奏方式是主鼓指揮,鑼主奏,群鑔齊鳴,眾鼓爭威,上百面鼓,成百付鑔,共識齊奏時,如天地轟鳴,使人感受到昔時大禹征服蛟龍的威風。

  演出時,演出者連繫鼓點節奏排場轉變,作出種種舞姿身段。鼓手有“左右開弓”、“馬步襲擊”、“穿插對打”、“開合鬥打”;鑼手有“反扣前沖”、“回扣后弓”;鑔手有“雙人對鑔”、“大鑔高翻”、“胸前空翻”,另有“單翻”、“雙翻”、“斜叉”、“正叉”等,鼓鑼鑔在這裏釀成刀槍劍,演奏者則成為將校卒,威武雄壯,“舞”成了“武”。演奏中巧妙自若地運用了“鼓花”、“鑼花”、“鑔花”,加之棰腕上的綵帶裝飾,整個排場顯得五彩繽紛,給予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武”又成了“舞”。

  壺口斗鼓的鼓譜有亂起風、三條鹼、四聲鼓、高橋鼓、大秧鼓、歇歇鼓、跑羅漢、常流水等幾種。鼓譜通俗,象亂起風的鼓點口訣為“一二連三四、花花小五六,撣七撣八成一十”。

  你可能也喜歡:
  正月里隱諱什麼,不能做哪些事
  七十大壽有什麼考究,若何給老人做壽
  別具特色,匠心獨運的陝北窯洞
  什麼是玄門,玄門文化的基本意義

司馬遷——成就“二十五史”之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