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堪稱中國僧塔的典型——真如寺塔林

南雄梅關古道在哪裡,梅關古道的歷史故事

  釋教文化自從傳入中國后,流傳的速率一直很快,直至今天,已經有許多的教徒信仰釋教文化。而在中國,釋教的寺廟真是隨處可見。在江西永修就有一座真如寺塔林,堪稱中國僧塔的典型。本期的江西文化帶你看看真如寺塔林。

江西文化

  真如寺塔林,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城東北22公里雲居山五腦峰南麓。真如寺塔林,始建於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那時有位道容禪師與司馬頭陀同游雲居山,登上山頂時,見這裏地平如掌,湖澄如境,周圍龍珠峰、袈裟峰、缽盂峰、象王峰環列如屏障,就在這裏開基建寺--雲居禪院。道容禪師建寺后,與學生全慶、全誨等相繼棲身約七十年之久。

  今年提升為第六批“國保”的永修縣雲居山真如寺塔林,是跨越唐代至近代的古修建群類,主要包羅真如禪寺和僧塔林。現在有文字紀錄的僧墓塔有91座,他們是千百年來源代高僧圓寂的寶地,僧塔的修建設計,堪稱中國僧塔的典型。真如禪寺被稱為中國佛壇的三大樣板寺之一。

  【先容】
  真如寺塔林,始建於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那時有位道容禪師與司馬頭陀同游雲居山,登上山頂時,見這裏地平如掌,湖澄如境,周圍龍珠峰、袈裟峰、缽盂峰、象王峰環列如屏障,就在這裏開基建寺——雲居禪院。道容禪師建寺后,與學生全慶、全誨等相繼棲身約七十年之久。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曹洞宗二祖道膺禪師來主此山,僧眾雲集一千五百餘人,唐僖宗賜額「龍昌禪院」。道膺禪師(835~902年),是釋教禪宗五宗之一曹洞宗洞山法系的傳人。禪宗從初祖菩提達摩確立后,傳到六祖惠能時分南宗惠能,北宗神秀,厥後又分化為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高眼宗五個派別。

  曹洞宗由良價(807~869年)和本寂(840~901年)劃分在江西洞山和曹山確立,主要是宣傳理事不二、體用無礙的頭腦,「家風細密,言行響應,隨機利物,就語接人」。而曹山這一法系四傳后就隔離了,只靠洞山法系道膺禪師一脈在雲居山真如寺弘法,使之得以綿延撒播下來。從這個意義上說,真如寺是曹洞宗的源地。

  禪宗五宗中,溈仰、雲門、高眼三宗在宋朝以後都失傳了,只有臨濟和曹洞二家保留下來。由此也可看到雲居山真如寺在釋教史上的職位。

外表中西結合的開平碉樓的特點是什麼

  道膺禪師住持龍昌禪院三十年,圓寂后弘覺禪師。在五代至宋這段時間里,先後有道簡、道昌、懷岳、懷滿、德緣、智深住持,仍提倡曹洞宗。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年),宋真宗敕更名為「真如禪寺」,一直沿習至今。

  【真如寺概貌】
  真如寺現塔林有修建面積約一萬平方米,主體修建為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玉佛殿、禪堂、虛雲老僧人紀念堂、寮房等,多為磚木結構的宮殿式重廡雙檐大開間,上蓋生鐵鑄瓦。寺屬水田一百餘畝、山林三千三百餘畝。寺中尚存千年古銀杏十餘株,其中有唐朝道膺禪師手植者,直徑達二米,拔地參天,蓊鬱蒼翠。

  寺內還保留着南宋至明代的出土文物,清康熙年間鑄造的千僧大鐵鍋等。寺廟周圍有歷代僧塔二十餘座,寺前還保留着佛印與蘇東坡的談心石以及趙州關、明月湖等字樣石刻多處。

  出寺門,梯田節節,山坡綠草如茵、灌木成林,沿坡上有溪水環流,水色清碧,終年不涸,名為碧溪。佛印橋飛架碧溪,蘇東坡曾為之寫下詩句:「欲與白論心事,碧溪橋下水潺潺。」聽畔有巨石,瑩潔平整,石下游水淙淙,石旁古樹濃陰,相傳蘇東坡與佛印僧人曾談經論法於此,故名「談心石」。

  【真如寺塔林】
  雲居山真如寺周圍有歷代高僧墓塔91座,是天下釋教名山中保留名僧塔數目較多的一處。僧塔的時代從唐代延續到現代,歷經千餘年,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保留下來較著名的僧塔主要是:唐道膺禪師塔、北宋羅漢塔、宋心印禪師塔、明顓愚僧人全身法塔、清德胤禪師塔、清元宗禪師塔、清雄慶禪師塔、清古鎮禪師塔、清戒顯僧人全身塔、虛雲僧人舍利塔和海會塔等。

  僧塔修建取自於山體岩石,修建形式大多由塔坪、塔院、墓塔組成,附設有供台,不少墓仍保留石碑。該塔林中其中最為恢宏的一座是明顓愚僧人全身法塔。最早的為唐道膺禪師塔,由頂、身、基三部門組成。

  【竣事語】真如寺塔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歷代高僧圓寂的一個好去向。真如寺塔林形狀各異,在天下釋教名山中,真如寺塔林保留的僧塔數目最多的一處,是中國僧塔的典型。

你可能也喜歡:
源遠流長的江西禪宗文化
【都會文化】江西文化知識大全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宗教文化:什麼是釋教文化

中國第一高塔:廣州塔為什麼叫小蠻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