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九江為什麼叫九江,九江地名的由來

涇河大峽谷在哪,大峽谷有什麼美景

  九江是一座位於江西省低級市,豈止至今有2200多年歷史的江南名城。九江是江西的一個都市,從2014年最先。九江就被視為是江西省重點培育和法杖的三多數市區之一。那九江為什麼會叫九江?它的地名由來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江西文化吧!

九江

  九江市在江西的北陲,長江中游南岸,廬山北麓,東濱鄱陽湖,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而優美的都會,古稱潯陽、柴桑。秦設九江郡,有“江到潯陽九派分”之說,故名九江,又稱江州。它“襟江帶湖”,雄據三省要衝,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素稱“江西門戶”。古書說九江“據三江之日、當四達之衢”,七省通連、商賈集至,亦是我國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現為江西北部主要工業都會和唯一的對外航運口岸,昌九工業走廊中的重點開鋪開發區。

  九江交通得天獨厚,既扼渝、漢、寧、滬的水上交通要衝,又是贛、鄂、皖、湘水陸聯運的換港碼頭;京九路鐵路融會南北,一橋飛架南北,長江天塹在此變為通途。

  九江之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中“九江孔殷”、“過九江至東陵”等紀錄。九江稱謂的來源有兩種,一是“九”為古代中國人以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眾水搜集的地方”,“九”是虛指;

  二是“以為湖漢九水(即贛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即九條江河搜集的地方,“九”是實指。長江流經九江水域境內,與鄱陽湖和贛、鄂、皖三省毗連的河流搜集,百川歸海,水勢浩淼,江面壯闊。

  夏商時期,九江屬荊、楊二洲之城,春秋時期屬吳之東境,楚之西境,素有“吳頭楚尾”之稱。秦始皇統一中國后,設九江為36郡之一。二千多年來,自秦朝始,曾使用過九江、柴桑、江洲、潯陽、汝南、湓域、德化共七個名稱。明朝以後至今沿用九江地名。九江旅遊景區景點分為六區、二點、一線,共計三百餘處,其品位之文雅,內在之厚實,門類之全,密度之綢,實屬海內唯一,天下有數。

  九江開發歷史較早。夏、商時期,九江屬荊、揚二州之域,春秋時九江屬吳之西境,楚之東境,因而有“吳頭楚尾”之稱。九江作為行政區劃最早泛起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往後九江又有江洲、柴桑、潯陽、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稱,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潯陽、江洲着稱於世。

  九江全境器械長270公里,南北寬140公里,總面積1。88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總面積的11。3%,人口460萬,其中市區設計面積11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8。4平方公里,市區人口51萬人。轄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等九縣,瑞昌市,潯陽、廬山兩區,九江經濟手藝開發區、共青開發區和廬山景物勝景區治理局。

  九江地處東經113o57‘--116o53’,北緯28o47‘--30o06’。陣勢器械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區海拔20米),修水九嶺山海撥1794米,為九江最岑嶺,星子縣蛤蟆石周圍的鄱陽湖底,海拔-9。37米,為全市最低處。全市山地佔總面積的16。4%,丘陵佔44。5%,湖泊佔18%,耕地365。22萬畝,俗稱“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蹊徑和莊園”。

  九江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年平均氣溫16-17°C;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無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霧日在16天以下。季節明白,天氣溫順,雨量充沛,日照足夠。

  九江“途通五嶺、勢拒三江”,具有“七省通衢”的戰略職位。由於得舟楫之便,加上物產厚實,九江自古就是通都大邑,是職員流和物流中央都會,是長江中游主要的物資集散地,曾是中國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長江是中國最大、最長的器械向水上大通道,京九鐵路是我國最長、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南北向陸上運輸大通道,兩條大動脈在九江市區交匯,九江成為承東啟西、引南接北的金十字交匯點。

  現代水陸空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九江港是長江流域十大口岸之一,年客、貨運量分居長江各口岸第二位和第四位。鐵路有京(北京)九、武(武漢)九、合(合肥)九三條鐵路相交,銅(銅陵)九鐵路正在設計建設中;公路有昌九、九景兩條高速公路以及105、316國道穿境而過。九江機場正在起勁運作。

開平碉樓的歷史來歷,建碉樓的意義

  在天下經濟生長名目中,九江是東部沿海開發向中西部推進的過渡地帶,是京九、長江兩大經濟開發帶的交織點,處於極為主要的位置。從長江流域的名目看,九江是滬、漢兩大經濟區的連繫部,又是長江段贛、鄂、湘、皖四省連繫部;

  從京九沿線看,九江是唯一的水陸交通樞紐,相同器械南北;從江西省的生長看,九江是唯一通江達海的外貿口岸都會,是聯絡全省與長江開發帶和沿海開放帶的“北大門”,設有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出口加工區。

  “九派潯陽郡,明白是繪圖”。神奇的大自然賦予了九江十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壯觀的山水勝景。在縱橫一萬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羅棋布着400多個景點景觀,出現出一幅千崖競秀、萬壑爭流、梵宇巍峨、勝跡如林的山水畫卷,形成了一個以廬山為“龍頭”,包羅“六區”(牯嶺、山南、沙河、永修、潯陽、共青)、“兩點”(石鐘山、龍宮洞)、“一線”(鄱陽湖水上旅遊線)的大型旅遊區。

  九江名山、名江、名湖、名城於一體,有400多個景點景觀,已開發景點120處,旅遊線路30多條。有國家級景物勝景區1處,省級景物勝景區8處。2001年被評為中國優異旅遊都會。

  六大景區:廬山牯嶺景區、廬山山南景區,廬山山西景區,永修縣景區、潯陽景區、共青城景區;二點:湖口縣的石鐘山和彭澤縣的龍宮洞;一線:長江、鄱陽湖水上游。

  廬山為國家重點景物勝景區,“中國旅遊勝地40佳”之一,1996年被團結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中國唯一的“天下文化景觀”,列入《天下遺產名錄》。全山景點80餘處,各種中外別墅1500餘幢。山南景區有唐代詩人李白寫下“望廬山瀑布”千古名句的秀峰,晉代詩人陶淵明家園和桃源勝境等。

  九江市區主要景點有九江長江大橋、長江大堤外廣場、周瑜點將台--煙水亭、因白居易《琵琶行》而得名的琵琶亭和昔時宋江醉題反詩的潯陽樓等景點,市中央的甘棠、南門兩湖,面積120萬平方米,兩湖間的李公堤系唐代江洲刺史李勃所建。

  漫衍在縣區的景點主要有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陶靖節祠、宋代民族英雄岳飛之母墓、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的江湖鎖鑰石鐘山、天下重點寺廟之一的雲居山真如禪寺、全長2700餘米的地下溶洞龍宮洞以及有“萬島之湖”之稱的柘林水庫等。

  天下第三、中國第一大河流萬里長江,自青藏高原起源,一起生長壯大,陣容赫赫而來,至九江一帶,江面坦蕩,史稱潯陽江。潯陽江畔,風景旖旎,物產豐饒,人傑地靈。歷史上,演繹過若干悅耳的故事:禹疏九江登廬山,灌嬰築城鑒浪井,公瑾甘棠點水軍,董奉杏林救黎民,淵明種豆南山下,樂天江頭感琵琶,太白五老攬秀色,東坡月夜探石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騷人物。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長江中游南岸,九江與南昌之間。它北縈長江,西屏廬山,碧波萬頃,水天相連,渺無際涯。晴日浮光躍金,舟發鳥翔;雨時雲水茫茫,風急浪高;朝暉斜陽,氣象萬千。唐代王勃在《滕王閣詩序》中所寫“虹銷雨霽,彩徹雲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描繪的正是鄱陽湖的景緻。

  鄱陽湖納贛江、撫河、信江、修水、饒河而注長江,陣容赫赫,煙波萬頃,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向以魚米之利、舟楫之便、風景之秀而着稱於世。千里湖山之觀,美不勝收;或淼淼然橫無際涯,或欣欣然歸帆漁歌;石鐘山、鞋山、落星墩、軍山、印山、扁擔山隔水相望,各具姿態。

  由於鄱陽湖的地理和天氣條件適合候鳥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早年蘇聯西伯利亞、蒙古、日本、朝鮮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飛來成千上萬隻候鳥,和原來定居在這裏的野鴨、鷺、鴛鴦等一起渡過冬天,直到翌年暮春(3月)逐漸離去。現在,珍愛區內鳥類已達200多種,上百萬隻,其中珍禽達20多種,是天下上最大的鳥類珍愛區。曾被外洋客人譽為“中國第二座萬里長城”。

  孫中山先生曾經指出:九江“將成為江西富省之唯一商埠,……中國南北鐵路之一中央”。1993年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來九江考察后以為:“九江處在中國的要衝位置,未來的形象是經濟交流中轉都會,生長遠景遠大”;1994年生長研究中央對京九鐵路沿線開發舉行考察論證,以為九江“最有條件成為京九中段新的經濟制高點”。

  九山河清水秀,風景旖旎,勝景事迹甚多,旅遊資源厚實,自古以來就是遊覽勝地。現在對旅遊資源逐步開發,各景區,景點建設日臻完善,服務設施逐步改善,接待能力初具規模,被國家列為對外開放都會。

你可能也喜歡:
傳統文化:傳統漢族衣飾文化
江西的古代文假名人都有哪些?
江西美食文化,最具特色的江西美食
鄧超劉濤黃磊,清點江西的明星有哪些

江西歷史名人故事,陳寅恪簡介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