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聖地:天后宮簡介,天后宮在哪裡
一最先看到特產,一定會讓人遐想到許多的小吃,伴手禮等等,然則嶺南三秀的熱產,卻不是小吃也不是什麼伴手禮。它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是由:廣東音樂,粵劇以及嶺南畫派組成的嶺南三秀,讓我們一起來領會都會文化吧!
廣東音樂:台山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天下着名的華僑之鄉。台山的“八音班”是廣東音樂的流動形式之一,具有怪異的地方色彩和悠久的歷史。明清之時,八音班主要演奏釋教音樂和民間小調。
太平天堂運動后,八音班執行轉變,將樂曲演奏和戲曲演唱相連繫,逐步走入成熟。1949年後,台山市的廣東音樂流動納入城鄉文化室的局限,成為文化室的流動項目。全市有一百二十多個廣東音樂流動組織,遍布城鄉。
初期僅有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橫簫,俗稱“五架頭”其演進場所較普遍,或為戲曲演出的墊場,或在茶室、酒肆由落難藝人演出,或為婚喪喜慶助興,或為國民自娛。大批粵樂家自編自創,已積累了數百首曲目。如《旱天雷》《雨打芭蕉》《雙聲恨》《步步高》《餓馬搖鈴》《連環扣》《賽龍奪錦》《平湖秋月》《孔雀開屏》《娛樂昇平》等。
佛門廟宇凈地,廣東弘法寺在哪裡
廣東音樂主要撒播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是19世紀末及20世紀初在當地民間“八音會”和粵劇伴奏曲牌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通例器樂有粵胡、秦琴、琵琶、揚琴、洞簫、喉管、笙及木魚、鈴。
2006年5月20日,廣東音樂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粵劇: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漢族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盛行於嶺南等粵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間最先在廣東、廣西泛起,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台衣飾、抽象形體的演出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怪異的衣飾服裝。
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宣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團結國教科文組織一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嶺南畫派:嶺南畫派是海上畫派之後崛起的最成熟系統,影響最大的一個畫派。首創人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簡稱“二高一陳”。它是嶺南文化最具特色的祖國優異文化之一,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是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一個主要民族繪畫派別,是開國后最優異的畫派之一。
你可能也喜歡:
傳統文化:傳統漢族衣飾文化
廣州民間信仰女神:金花娘娘
廣州六榕寺簡介,六榕寺修建年月是何時?
廣州的飲茶習慣怪異之處:叩手謝茶
戲劇文化詳解:安徽四大劇種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