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廟宇凈地,廣東弘法寺在哪裡
媽祖中國東南沿海信仰的海神,聽說是憑證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在民間,媽祖信仰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信仰之一,她隨同着中國人的足跡傳遍天下各地。媽祖身上的中國的傳統美德,也是後世尊重她的緣故原由之一。本期的泉州文化帶你領會天后宮簡介,天后宮在那裡。
泉州天后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南門天後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處泉州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群集之地”。該宮是我國東南沿海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廟宇中現存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媽祖廟。
那時廟宇規模有正殿山門、兩廊、兩亭。泉州天后宮向來被以為是海內外修建規格最高、規模較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現存修建規模較大,保留較好,仍保留一些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也是大陸媽祖廟中少數幾座被審定宣布的國家重點文物珍愛單元。
泉州是我國外洋商業最岑嶺--宋元時期的最大口岸,媽祖因被引進至外洋交通商業繁盛的泉州港,成為泉州海神,並因漕運及外洋交通的生長,成為天下性海神並遠播外洋
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眾為了生計下南洋過台灣,媽祖信仰也隨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普遍地流傳。在台灣,由泉州天后宮分靈而來的稱“溫陵媽”。
天后宮最早稱天妃宮,元封天妃,清康熙年間,施琅收復台灣後奏請,特封天後,天妃宮改稱泉州天后宮。
媽祖、本名林默,福建泉州府莆田縣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父親林帷愨,母親王氏生平注重行善行善,樂於助人,年數都在四十有餘,雖生了一男五女,總是以為單枝難以傳宗接代,向觀音菩薩祈求再生一男。王氏不久便懷了孕,在降生之時,王氏見到一道光從西北面射人她房內,絢爛耀眼精明,香氣四處漂蕩,久久不散。
林默娘長大了,刻意終生以行善濟人為務,矢志不嫁人,專心致志精研醫理,為人消災防病。她性情溫順,熱心助人,排憂解難,還指導鄉人避凶趨吉,有誰罹難,都願意找她求助。那時,莆田區域瘟疫大盛行,林默娘想盡設施施藥搶救鄉民,果真立愈。鄉民感謝她的救命之恩。
戲劇文化詳解:安徽四大劇種都是什麼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重陽佳節,媽祖父兄駕舟渡北上,西風正急,途中遇到狂風惡浪,船在狂風怒濤中猛烈顛簸,媽祖敏感應父兄的罹難,親臨救駕,父親救起,兄長與自己身亡,就這樣鄉民贊她“通悟秘法,預知休咎事,鄉民以病苦輒愈。長能乘席渡海,乘雲遊島嶼間,人呼曰神女,又曰龍女”。
在媽祖羽化升天的987年、莆田漁民在媽祖升天處為其造廟供奉,這座廟宇就是被稱為天下5000多座媽祖廟祖庭的莆田湄州媽祖祖廟。漁民們定期祈禱拜祭,祈求讓媽祖能夠繼續珍愛他們。因默娘生前與民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立廟祭祀。
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宋廷領事路允迪奉帝命使高麗國(韓國),在黃水洋遇風暴、危急萬分,正好船上部門水手從莆田雇來,危難之中這些來自媽祖家園的莆籍水手祈禱媽祖,終於轉危為安。
回國后,路允迪奏請朝廷,宋徽宗於是賜莆田媽祖廟“順濟”廟號。“順濟”號是官方對媽祖這一漢族民間崇敬的第一次恩情和一定,使媽祖第一次從自覺信仰、轉變為官方認可的地方信仰。
與時同時、莆田的媽祖信仰也被越來越多的中國各地沿海住民所借鑒和接受,媽祖信仰也不再僅盛行於莆田以及周圍區域,一些省外沿海都會和海島也最先注重媽祖崇敬、甚至建廟供奉,媽祖信仰也從莆田流傳到了山東,除莆田祖廟(987年)以及平海衛媽祖宮(999年)聖墩廟(1086年)三廟之外的、天下上最早的兩座媽祖廟蓬萊閣天后宮(1122年)、長島廟島顯應宮(1122年)、劃分在蓬萊和長島建成,1196年,泉州天后宮也正式完工。
歷史沿革
明永樂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監鄭和,奏令福建鎮守官重新其廟。往後朝廷節遣內宦(太監)及給事中行人(對外使節)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滿刺加等國,率以到廟祭告祈禱為常,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監張謙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島文萊一帶),從泉州浯江(順濟橋一帶稱浯江)啟航,“實仗神庥”,歸奏於朝鼎新之,改宮號為“天妃宮”。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師次於此,“神涌潮濟師”、“有助順功”。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後”,后易宮名為“天后宮”。康熙二十四年,欽差禮部郎中雅虎來宮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書匾額“神昭海表”,今懸挂於殿中,乾隆后歷代有重修。修建群還保留宋代構件和明清時代木構修建,是海內外同類修建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年月最早、而着稱於世的事迹,1987年由國家宣布為天下重點文物珍愛單元。
【竣事語】與宗教文化相似,現在媽祖文化已不再是只有泉州莆田一帶人民的信仰,隨着時間的流逝,媽祖文化流傳普遍,中國的青海、台灣、廣州等地都有媽祖天后宮的印記。媽祖文化也已經享譽海內外。
你可能也喜歡:
傳說中的媽祖是什麼神,媽祖是什麼意思
媽祖的田園在什麼地方,媽祖降生的地方
中國飲食文化的意義,你知道嗎?
宗教文化:什麼是釋教文化
粵語的起源地在哪裡,粵語的特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