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福州鼓山湧泉寺在什麼地方,你知道嗎

人工開鑿的歷史景觀:福州西湖公園

  鼓山是個很神秘的地方,有許多老僧人曾對鼓山做過形貌,說鼓山是快風水寶地,是龍穴,鼓山的大殿就是龍宮。這個神秘的形貌是不是傳說中的風水寶地,也許只有當地人才氣知道。本期的福州文化帶你領會福州鼓山湧泉寺在什麼地方。

福州文化

  湧泉寺為閩剎之冠,是天下重點寺廟之一。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佔地約1.7公頃,前為香爐峰,后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異修建名目。湧泉寺始建於783年,初名華嚴寺。唐武宗滅佛時,華嚴寺被毀。908年,閩王王審知修建新寺“國師館”。915年,更名為鼓山白雲峰湧泉禪院。宋朝時,宋真宗賜額“湧泉禪院”。1407年改稱湧泉寺。明代該寺曾兩次毀於火災,相繼修復、擴建,形成今天的規模。1699年,康熙頒賜的御書“湧泉寺”泥金匾額,至今仍高懸於天王殿寺門之上。

  湧泉寺劃分於明永樂六年(1408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兩度毀於大火,明崇禎七年(1634年)重修,到清代又幾回修建后,於1983年重修至今。現在的湧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朝嘉靖年間的結構,整座寺院有巨細殿堂25座,由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方丈室、祖堂、藏經閣、禪堂、念經堂、庫房、客廳、齋堂等組成,此外尚有鐘樓、鼓樓、學戒堂、法界學院、東際樓、明月樓、放生池、回龍閣、歲寒樓等。

  整座寺院以大雄寶殿為中央,沿山坡地形層層上升,組成一錯落有序的寺院修建群。這座千年廟宇佔地25畝,寺貌雄偉,殿宇絢爛,法像莊重,素有“閩剎之冠”的稱譽。走近湧泉寺門,首先看到的是一對“千佛陶塔”聳立在寺門兩側。東邊一座是“莊重劫千佛寶塔”(莊重劫指已往佛之意),西邊為“賢劫千佛寶塔”(賢劫即現代佛之意)。

  塔高約7米,八角九層,系用陶土分層燒制,砌疊而成。塔身施釉,呈棕褐色。塔檐塑有僧人、武將72尊,懸陶鈴72枚。塔座上刻有蓮瓣、舞獅、侏儒以及製造時間及工匠姓名等。塔身塑有佛像1038尊。塔高峻優美,為海內有數。這兩座千佛塔建於宋元豐五年(1082年),是研究宋代修建、制陶藝術的實物佐證。從寺門沿着石砌的台階,步入天王殿。

城市旅遊文化解說:福州羅星塔的作用

  殿門有一副對聯:“面臨爐峰,何用隔江招手;背臨屴崱,請看頑石頷首。”殿中供奉着塑金大肚彌勒佛像,佛像兩旁是明代文人所撰的一副對聯:“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樾信心時,用何物供奉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眉飛色舞,叨教這頭陀自滿處,有什麼理由”

  過天王殿是大天井,正上方題刻《石鼓名山》四個大字,中央橫橋卧波。左右有兩廂樓、鐘鼓樓僵持。鐘樓上有一口鑄造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的巨鍾,以銅為主,與金、銀、錫合鑄,重約兩噸。鐘聲嘹亮悠揚,餘聲不停。鐘身刻有《金剛般若經》全文,共6372字。

  沿長廊拾級而上,兩側是閩王祠、伽藍殿,正中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初建於五代開平二年(908年),宋朝重修。明朝毀於火災,現存為清光緒八年(1882年)重修的修建。殿中供奉三世佛像,兩側為十八羅漢像。供桌前有一鼎銅鑄大香爐,兩旁各立一尊銅童子像。大殿後側有清康熙年間鐵鑄“三聖像”,外面貼金,重約2300斤,金光燦燦。

  大殿天花板上是清光緒八年(1882年)繪製的各式圖案242塊,有禪龍圖129塊,丹頂鶴86塊,大象、麒麟、白馬、猴等圖案27塊,色彩鮮艷,與羊色燈相輝映,使殿內金碧絢爛,莊重肅穆。大雄寶殿後為法堂。東側下方為藏經樓。

  【竣事語】福州宗教文化厚實,有“佛國”之稱,在福州重點的釋教寺院有六所,湧泉寺就是其中之一。福州外來的宗教文化歷史也是很悠久的,自古以來就是外洋商業口岸親熱相關。而湧泉寺也正由於這樣,才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來觀光。

你可能也喜歡:
你知不知道福州的都會標誌是什麼?
福州角梳是什麼,若何鑒別它的真偽
福州通行語言文化,你領會嗎?
什麼是玄門,玄門文化的基本意義

贛州古城牆故事,贛州古城牆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