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桂林的“三山”之一:關於伏波山的傳說

閩南建築文化特色:別具民族地域風情

  桂林山水有“三山”,位於灕江之畔的伏波山就是其中之一。
  伏波山上搜集了諸多景點和文物,有“伏波勝景”之美稱,是遊覽桂林山水時必去的景點。
  此外,伏波山尚有着悅耳的歷史傳說,就讓我們一起來領會吧。

桂林的“三山”之一:關於伏波山的傳說

  伏波山西枕陸地,東臨灕江,孤峰雄峙,每年春夏,江水暴漲,山麓遏阻急浪狂瀾,使江水倒轉盤旋,有降伏波濤之力。伏波山景緻優美,岩洞奇異,修建的伏波山公園,搜集還珠洞、試劍石、聽濤閣等眾多景點,登高遠眺,桂林清新秀美的水光山色一覽無餘。

  伏波山的山名,相傳是古時有一老漁翁,在伏波山的還珠洞拾得龍珠,從而惹怒了海龍王,龍王興風作浪,給國民帶來了災難。直到官府下令老翁將龍珠送還,這才使水災平息,天下重歸太平。伏波山的名字,聽說正是由此而來。

兩大地方特色方言:閩南話和粵語的區別

  而民間尚有另一種關於伏波山的傳說,則與東漢將領馬援有關。馬援是東漢時期一員身經百戰的猛將,傳說他曾加入過多次戰爭,立下赫赫戰功,並於建武十七年受封伏波將軍一職。

  相傳伏波將軍馬援曾統率軍隊在廣西駐守領土,那時有侵入領土的作亂者來犯,邊民深受其害,起先,馬援限令亂賊無條件退軍,但那些犯境作亂者並沒有把馬援放在眼裡,不願容易退軍。於是雙方決議在伏波山下舉行談判。

  馬援向亂賊提出,要他們從現在侵入的地偏向退卻一箭之地,對方以為一箭之地沒有多遠,算不了什麼,便滿口准許,並就地用筆在箭桿上寫下了“箭落為界”四字,作為雙方談判的憑證。於是賊軍退後,馬援登上伏波山,開弓放箭,只見那箭有如神助一樣平常,直向領土飛去,直待穿透了幾座山,那支箭才在領土的地界處落下,霎時間化作一根粗大的銅柱。亂軍眼見此景,一個個目瞪口呆,嚇得六神無主,這才知道這位馬援將軍身手非凡,絕非容易之輩,自己那裡可能是他的對手,只好灰溜溜地退回到了領土地界的另一端去了。後世民間為了紀念這位爬山射箭,一箭退敵的伏波將軍,於是就把這座山取名為伏波山。

  竣事語:伏波山與象鼻山、疊彩山合稱桂林“三山”,是散落在灕江之畔的璀璨明珠,也是中外遊客遊覽桂林山水時的必去之地。而英勇善戰的伏波將軍一箭退敵的歷史傳說,則為這清新秀麗的如畫山景,增添了幾分歷史的厚重之感,令人憧憬不已。

你可能也喜歡:
釋教的上香禮儀及寄義是什麼?
桂林山水的象徵之一:象鼻山的傳說
廈門小吃街在那裡,讓吃貨“吃不了兜着走”
發生於清朝時期的廣州騎樓的歷史淵源

融匯嶺南特色的廣州騎樓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