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六個過百萬的雲南少數民族,你能猜對嗎

有特色的雲南少數民族的節日大盤點

  雲南少數民族人口是我國其它各省市少數民族最多的,共有26個少數民族在雲南省棲身。雲南少數民族人口中,最多的是彝族,最少的是獨龍族。那麼,你知道在雲南的少數民族當中,有幾個民族的人口是過百萬的嗎?彝族看來是必佔一方了,那就看看你能不能猜對其它幾個。

  六個過百萬的雲南少數民族:彝族471萬;白族151萬;哈尼族142萬;傣族114萬;壯族114萬;苗族104萬;

雲南少數民族

  彝族
  彝族主要漫衍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區,現有人口657萬多,其中雲南最多,有405萬多人。彝族是雲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占天下彝族人口的60%左右。雲南絕大部門縣市都有彝族漫衍,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區、烏蒙山區和滇西北大涼山一帶對照集中。彝族歷史悠久,有自已的語言文字,民間文化藝術厚實多采。其《太陽曆》和《十二獸曆法》有其怪異之處。自稱他稱有多種,主要的有撒尼撥、阿細撥等。
  彝族少女在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的童裙,梳的是獨辮,一滿15歲,有的地方就要舉行一種叫“沙拉洛”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志著該少女已經長大成人。15歲以後,就要穿拖地長裙,將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綉滿彩花的頭帕,還要將童年時期穿耳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沙拉洛”儀式標志著少女的黃金時代最先了。在雲南永仁等地的彝族,還舉行一年一度的賽裝節。屆時,從六七歲的小女孩到七、八十歲的老太太,紛紛穿上自己最心愛,最漂亮的繡花衣裳,三五成群趕來,加入盛大快樂的賽裝節,显示自己精巧的手藝和才智,學習別人的履歷。她們相互瀏覽交流,競賽誰的服裝最美,誰的手藝最高。她們還在一起唱歌舞蹈,興盡方散。

雲南少數民族

地方民俗講解:台前結婚習俗有哪些

  白族
  白族共有160萬人,其中雲南有134萬人,80%以上棲身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元江、麗江、蘭坪等地。白族自稱白子、白尼、白伙、白人。白族的歷史悠久,經濟文化蓬勃,公元前二世紀就與中原漢族有較為親熱的經濟文化聯繫,受其影響較深,現在習俗部門與漢族相同。白族使用漢字謄寫,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藝術厚實多采。如優美悅耳的民間傳說《望夫雲》、《蛇骨塔》等。音樂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調”、“霸王鞭”等。白族的文化水準較高,種種人才輩出。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龍畫鳳,堅硬結實,具有很深的文化內在,遠近著名。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大理區域的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衣黑領褂,海東區域男子則外衣皮領褂,或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小”,腰系皮帶或繡花兜肚,下着藍色或玄色長褲。女子衣飾則各地紛歧,大理區域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色上衣,外衣黑絲絨領褂,腰系繡花短圍腰,下着藍色寬褲,足穿繡花“白節鞋”。未婚婦女梳獨辮子於頭頂,並以鮮艷的紅頭繩繞在白色的頭巾上,紅白相襯,相得益彰。已婚婦女改為挽髻。白族婦女有佩帶耳飾、手鐲的習俗。棲身在大理洱源縣的白族婦女喜歡的一種頭飾叫“登機”,它是女人心靈手巧的標誌。每個女人都要親手全心縫製一頂“登機”,戴在頭上去探親探友,趕集幽會。

雲南少數民族

  哈尼族
  哈尼族共有125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24.8萬多人。哈尼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紅河和瀾滄江的中央地帶的哀牢山區。其族源和隋唐時期的“和蠻”有關係,有“哈尼”、“和尼”、“布都”、“碧約”、“卡多”、“雅尼”等自稱。他稱有20多種,開國后統稱為哈尼族。哈尼族的歷史悠久,早期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人。隋唐時代,哈尼族與彝族的先民又同被稱為“烏蠻”。哈尼族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至今仍在村村寨寨蔚然成風。
  哈尼族的衣飾多為玄色、藍色鑲彩色花邊。男子多穿對襟上衣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包頭,老人喜戴帽。女青年愛用銀鏈、銀幣、銀泡為胸飾。哈尼族民間口頭文學厚實多彩,但由於有語言無文字,有的已失傳。哈尼族喜歡音樂,男女老小能歌善舞,平時都喜歡隨身攜帶樂器。在盛大的傳統節日里,哈尼族男女唱歌舞蹈、打摔跤、磨秋、射弩,熱鬧異常。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把宴席擺到街心,飯桌相連發展龍,舉行長街宴,同喝“街心酒”,共慶新春佳節。显示了哈尼族相親相愛,團結相助的精神。

你可能也喜歡:
理想而神奇的樂園西雙版納有哪些少數民族?
雲南最多的少數民族:彝族穩居雲南第一
雲南少數民族人口排名,你能排在哪兒
昆明有哪些少數民族?人口多的竟是回族?

農村的結婚習俗有哪些?基本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