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村旅遊攻略,一個美景都不落
陶瓷是生涯中必不能少的一部門,自古至今的陶瓷都生涯在家家戶戶中。而一些著名天下的陶瓷則是大多用於貴族皇家,德化窯曾經也是三大陶都之一。
那麼,本期領會德化瓷器的產地德化窯址在那裡。
宋代至明代民間瓷窯址。在福建德化縣。始燒於宋,明代為極盛時期。以低鋁高硅的“象牙白”為其代表作品而著名於世。1954年起,經觀察和挖掘的窯址有碗坪、屈斗宮、祖龍宮、后窯、十排嶺等30餘處。其中,整理后的屈斗宮窯址已回復保留。
德化位於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東經117°55′-118°32′,北緯25°23′-25°56′。東與永泰縣、仙游縣毗鄰,南和永春縣接壤,西連大田縣,北毗尤溪縣。地處閩中屋脊的戴雲山區,土地面積2232平方公里,轄18個州里,202個村(居),人口30.4萬。
良渚文化出現在我國哪個領域?屬長江?
在福建省德化縣境內,主要漫衍於潯中、蓋德、三班等地。已發現窯址200多處。創燒於宋代,北宋以生產白瓷為主,南宋以生產青釉瓷器為主,元代以生產白釉瓷為主,至明代則以生產低鋁高硅的“象牙白”、白瓷著名於世,是中外洋銷瓷中數目最多、銷地最廣的瓷窯之一。
德化是福建的“瓷都”,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主要的產瓷區之一。從宋代起,德化瓷就遠銷外洋,久盛不衰,至今已普遍撒播到天下77個國家和區域。
碗坪窯址在德化城西6公里的公路北側。1976年做過試掘,發現殘窯基兩座。其長、寬度已無法探知,窯的坡度約為10°左右。聚積厚達4.7米,分上下兩層。下層以白釉瓷為主,有碗、盤、碟、洗、缽、壺、瓶、盅、調色盒、粉盒、果盒等生涯用具。
共發現窯基3座,均為龍窯,有分室和斜坡兩種。其中斜坡龍窯2座發現於碗坪侖,均已殘,窯的坡度為10度左右。分室龍窯1座,發現於屈斗宮,保留較完整。窯順山坡砌建,坡度為12~20度,長57.1米,寬1.4~2.95米。有窯室17間。每室之間有磚砌隔牆,每堵隔牆有通火孔5~8個,窯底雙方設有火路溝,窯門為單邊開門,殘存14個,火膛略呈半圓形。
你可能也喜歡:
福建歷史文化的自滿,德化窯的特點
德化白瓷大師陳清宜先容及其作品
德化窯白瓷判定要領,搞命名粹就這麼簡樸
德化陶瓷之明代“瓷聖”何朝宗作品賞析
淺談良渚文化的玉器主要有哪幾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