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的哪個省?
說到大汶口文化,首先想到的會是陶瓷,其次就是明石橋了吧,明石橋橫跨大汶河,曾是商貿交流要道,是省內現存的最長的古石橋。更是見證大汶口文化的事迹。本期的大汶口文化帶你去瀏覽大汶口明石橋圖片。
汶口西南門外的明石橋修建氣概怪異,橫跨大汶河。已成為大汶口古老鬱勃的見證,粗獷雄偉、牢靠耐用。
它北起大汶口鎮西南門,南接寧陽縣茶棚(堡頭)村,全橋65孔,長約里許,是整個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傳說這裏最早為淺易木橋,后又改為分段的石板橋,直到明隆慶年間,才建起一座橫貫大汶河的整體石板橋。
清雍正八年,原石板橋被洪水衝垮,兩岸士紳鄉民苦於無資修建,以攻石起身的粥店人薑桂松獨當此任,“捐資倡修”。乾隆六年,石橋建成,兩岸人民感其義,曾立碑以記此事,並更名“姜公橋”。之後,又經兩次較大修整,但均保持了“姜公橋”的原貌。
遺址組成部分:大汶口太陽部落介紹
原來是石橋中央用作鎮水的石龍,文革時代被當做“四舊”毀掉了,現在僅剩下殘骸孤零零地立在河北邊明石橋的兩側,似乎向人們做着無言地訴說。
石橋的建成,是繼“汶河古渡”的一個飛躍,它竣事了汶河兩岸人民來往僅靠舟楫的歷史,並促進了大汶口作為工商小鎮的迅速崛起。據《泰安縣誌》紀錄,大汶口明朝才由村升社,而社在元製為百戶以上,可見那時的大汶口不外是一個小墟落而已。是交通為大汶口帶來了繁榮,而“明石橋”更是功不能沒。
橋面由大長石條鋪成,條石用扁鐵毗鄰牢靠,異常牢靠。最早修建於1567年,至1573年完工。
你可能也喜歡:
大汶口文化漫衍是在哪條大河流域
大汶河的傳說故事,大汶口文化源頭
先進手藝的證實:大汶口的黑陶陶器
快節奏的美國快餐飲食文化
遺址組成部分:大汶口山西會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