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組成部分:大汶口太陽部落介紹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距今已有6500—4500年,延續時間約2000年左右,有早中晚期的區分。
從大汶口文化時期可以顯著的看出人類提高的腳步。稀奇是在陶瓷方面。
本期的大汶口文化帶你去領會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的哪個省?
問: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的哪個省?
答:在我國山東省。
大汶口遺址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大汶河器械貫串,將遺址分為南北兩片,北片在衛駕庄東,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遺址和命名地。
汶口位於泰安市岱嶽區南部,大汶河北岸,距東嶽泰山60華里,是馳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發祥地和歷史上着名的商埠重鎮。大汶口屬自古著名的土質肥沃、水源足夠的“汶陽田”,地下資源厚實,104國道、京滬鐵路穿境而過,處於山東省“一山一水一賢人”旅遊熱線上。大汶口勝景事迹眾多:有國家重點文物珍愛單元——大汶口文化遺址;有縣級以上文物景點3處(明石橋、清山西會館、文姜城遺址);有遠近著名的自然景觀汶河古渡口、文亭山等多處。
大汶口文化遺址是四海皆知的中華文明發祥地,是新石器時期的典型文化遺存,與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共稱中華民族的文明起源。
遺址組成部分:大汶口山西會館介紹
遺址先容
新石器時代氏族公共墓地,位於中國北部山東省的泰安市。
大汶口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父系氏族社會遺存,遺址總面積約82萬平方米,已挖掘面積5400平方米。遺址內在厚實,共發現墓葬、房址、陶窯等遺迹100餘處。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發生涯用具。陶器主要包羅紅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幾種。大汶口遺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隨葬獐牙的習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為主。許多墓葬中還隨葬有數目不等的牲豬,解釋那時社會已經泛起了貧富分化徵象,說明私有制已經泛起。
遺址意義
大汶口遺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它的發現展現了大汶口文化時期當地住民的埋葬形態。為山東區域的龍山文化找到了淵源,也為研究黃淮流域及山東、浙江沿海區域的原始文化,提供了主要的線索。
大汶口位於泰山南驛磁窯鎮和大汶口鎮的汶河兩岸,遺址面積80餘萬平方米,文化層聚積2至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現地和命名地,被考古界命名為“大汶口遺址”。厥後,又在山東境內及江蘇、安徽北部和河南東部、河北南部、遼東半島相繼發現了與此同類型的遺址,被學術界命名為“大汶口文化遺址”。
大汶口遺址的文化層聚積,歷經近2000年的歷史,一樣平常以為:早期屬於母系氏族社會末期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階段,中、晚期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階級社會的萌芽業已泛起。1982年,被宣布為天下重點文物珍愛單元,並在汶河北岸、京滬鐵路旁樹立標誌碑。
你可能也喜歡:
先進手藝的證實:大汶口的黑陶陶器
大汶口文化距今若干年?是歷史最悠久的嗎
大汶口文化漫衍是在哪條大河流域
什麼是玄門,玄門文化的基本意義
新石器時代文化:大汶口文化特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