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韓國文化遺產的珍愛,給中國人的啟示

吳越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哪方面?面面俱到

  之前我們中國的端午節被韓國向團結國申報天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而且樂成通過。這件事在海內引起了很大的驚動。暫且不說民族情緒,中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愛方面確實不如韓國做得好,甚至相距甚遠。以是我們要重視傳統文化的珍愛和傳承。
  那麼,韓國文化遺產的珍愛,給中國人的啟示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韓國文化

  一、有用的立法和完善的制度保證。
  韓國自上世紀六十年月最先就着力於傳統民族、民間文化的搜集和整理,並於1962年制訂了《韓國文化財珍愛法》。在韓國,文化財(文化遺產)分兩部門,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又憑證其表述形式分為演出藝術,社會習慣、禮儀、節慶,有關歷史、自然的知識和實踐等,半個世紀以來,韓國已經陸續宣布了10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韓國文化財珍愛法》憑證價值巨細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差異品級,國家確定具有主要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將給予100%的經費保障;省、市確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給予50%經費保障,剩餘由所在區域籌集資助。同時,《韓國文化財珍愛法》還劃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應該推行的責任和義務。可以說,執法的制訂和詳細制度的實行奠基了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珍愛的基礎。

  二、完整的認定製度。
  1、尺度化認證制度。韓國把在歷史上、學術上、藝術上值得珍愛而地方色彩粘稠的項目指定為主要無形文化遺產。由專門學者的研究講述書、民俗藝術演出對照大會展出作品,以及由市、道知事將地方文化遺產委員會決議后,通過的項目予以建議。此外,有關專家的建議等等,都是主要無形文化遺產的審議工具。

韓國文化節目有哪些?超高人氣綜藝節目!

  文化遺產委員會判斷其有認定的價值后,則由有關文化遺產委員或專家委員與其他有關學者實地考察,確認其手藝與藝能的傳承由來、內容、傳承狀態以及具有相關手藝及藝能者的履歷等,將其觀察效果舉行審議,最終由文化遺產委員會決議是否將其指定為主要無形文化遺產和認定為具有相關手藝者。

  2、競爭性的認定製度。為了保留日益消逝的傳統文化,韓國政府從1958年最先舉行了“天下民俗藝術演出競賽大會”。從1964年起,“天下民俗藝術演出競賽大會”被改稱為“天下民俗藝術歡慶”,直到現在每年都堅持舉行。通過此賽挖掘文化項目,只有在競賽中脫穎而出的項目才氣被列為主要無形文化遺產。

  3、動態性的認定製度。對於地方文化節為代表的民俗劇的演出,是憑證時代的轉變而轉變的。以假面具為例,憑證時間及場所的轉變,他的台詞內容發生轉變,演出時間也有所更改。文化的傳承具有二元化的保留與繼續生長兩方面。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原有的面目、原有的台詞舉行保留是有悖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質的,也不相符以傳統的繼續生長為目的的頭腦。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某一時代的產物,可以舉行再締造。

  4、針對性、優先性認定製度。被指定為主要無形文化遺產的項目,與沒有被指定的項目之間在申報的先後順序上有差異。被指定為主要無形遺產的項目被當成尺度,因此對其他種類的藝術行為的評價被降低。

你可能也喜歡:
良渚文化博物館門票及其開館時間
良渚文化是什麼陶器?神奇的黑陶及灰陶
千年歷史下的良渚文化消逝之謎
中國飲食文化的優點是什麼?

漢文明的重要組成:吳文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