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化名人,新時代的文化代表
晉商在明清商界綿延繁榮了500多年,是那時海內十大商幫之首。壯盛時其足跡不僅普及海內,還泛起在日、俄、東南亞、阿拉伯甚至西歐諸國,外洋商業流動相當活躍,堪與天下著名的威尼斯商人相媲美。但為什麼晉商的商業王國最終卻祛除了呢?讓晉商文化為你解答。
晉商曾在明清商界馳騁長達5個多世紀,足跡不僅遍布中國大陸,而且遠涉蒙古、俄羅斯、日本、新加坡等地,甚至垄斷了對這些國家的收支口商業;他們謀划項目普遍,尤以金融業名震海內外,險些垄斷了天下的金融匯兌,山西票號被稱為“匯通天下”,山西票商被譽為“第一商人”。
晉商活躍時期之長,局限之廣,積累財富之巨,影響之大,在中外商業史上留下了絢爛的一筆。然而到清末民初之際,曾經在明清商界縱橫馳騁,叱吒風雲達5個多世紀的地域性大商幫——晉商卻步入了整體性的衰敗之路,給眾人留下無盡的慨嘆、教訓。
晉商衰落的緣故原由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社會政治經濟方面的因素,也有自身的內部因素。首先我們從外在因向來剖析,主要有三點:
晉商大院的特色:充滿儒家傳統精神
第一,清政府對晉商的肆意壓榨,使晉商不堪重負。中國作為一個封建農業國家歷史悠久,歷代統治者為了維護其專制統治秩序和小農經濟結構基礎,往往執行重農抑商政策。
清末,隨着封建制度的進一步衰落,政府對商業控制雖相對削弱,但對商人的壓榨卻愈加苛重。商稅的濫征、重征僅僅使商貿成本加大,利潤削減,競爭能力削弱的話,那麼捐輸攤派的掠奪則使晉商流動資金削減,給晉商生長帶來很大難題,傷了元氣。
第二,清王朝潰爛無能,使晉商在同外商競爭中得不到有力的支持。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沙俄脅迫清政府簽署了不同等的《中俄天津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和《中俄陸路通商章程》。通過這些不同等條約,沙俄攫取了許多商業特權。而清政府軟弱無能,毫無對策,晉商競爭力大為削弱。
第三,清末民初自然災難、戰爭頻仍,社會動蕩使晉商失去了平安的做生意環境。19世紀中後期的中國,自然災難,社會動亂、外敵入侵綿延不停,規模之大,次數之頻,世所罕有。天災人禍使人民流離失所,掙扎在殞命線上,購置力下降,這樣商品商業額一定隨之削減;不穩固的社會秩序,還使正常的商貿流動受到損害,商家被搶、商隊被劫。
你可能也喜歡:
快節奏的美國快餐飲食文化
徽商的特點:以“儒商”而得雋譽
徽商的代表人物:一代商聖——胡雪岩
盛行文化的特點,四大特徵別人都沒有
購物天堂,新加坡特產能帶回國的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