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永不冰封的“北方水道” 巴芬灣

風大浪高 斷崖連綿 大澳大利亞灣

  整個天下的海陸漫衍比例約莫在3:7,陸地為3,海洋為7。海域遼闊的天下,由於陸地漫衍的不平均,形成了紛歧樣的海岸線,有的綿延數千數萬里,有的曲折成弧形。海灣就是這樣泛起的。差異大洲因地殼運動,板塊盤據,形成的海灣大巨細小,各具氣概。我們一同看看海灣中的都會文化吧。

巴芬灣

20世紀始被開發的地帶 卡奔塔利亞灣

  巴芬灣,大西洋西北部海灣。介於北美洲格陵蘭島、巴芬島、埃爾斯米爾島之間。通過戴維斯海峽和大西洋相通,經史女士海峽、羅布森海峽與北冰洋相連。長約1126公里,寬112-644公里。水深為366-2,744米。表層海水溫度1月-2℃,8月為6℃,鹽度30-32‰,東南部可達34.5‰。

  巴芬灣海峽出口處有暗礁。除中央凹地外,北部水深240 米,南部水深約700 米。海底多為陸源沉積,如灰棕色的淤泥石子、石礫和沙礫。這裏天氣嚴寒,炎天多南風和西寒風,冬天格陵蘭島的東風為這裏帶來狂風雪。1月份南部平均溫度- 20℃,北部- 28℃。有紀錄的最低氣溫為-43℃。7月份海岸平均溫度7℃。格陵蘭沿海年降水量在100~250毫米間,而巴芬島沿海要多一倍。海流以逆時針偏向流動,西格陵蘭海流通過戴維斯海峽每年注入99萬立方米海水,從北邊海峽流入的北冰洋水流沿巴芬島匯入大西洋。西格陵蘭暖流緊挨着格陵蘭海岸,從迪斯科島流到格陵蘭的圖勒海面,再向西南與寒流夾雜。海灣中央籠罩着厚冰層,然則在北部由於西格陵蘭暖流的影響,現實上從不封凍,形成“北方水道”。海灣上的冰山大部門都是冰川突入海中止裂而成。最大的冰山有70米高,水下有400米深。

  從北冰洋流入巴芬灣的海水含鹽度達30‰~32.7‰,底層水鹽分較高。浪潮的攪動使上層海水增添營養鹽,並使下層海水增添消融於水中的氧。鹽分的消融和暖流的增溫有利於生物生長。海藻的滋生為細小的無脊椎動物(如着名的磷蝦)提供了食料,無脊椎動物又是較大生物的食物。魚類有北極比目魚、北極鱈等,海獸有海豹、海象、海豚和鯨;海岸上棲息着大群海鷗、海鴨、天鵝、雪梟和海鷹。岸邊植物有400 種之多,如樺、柳、榿以及低等喜鹽植物和草叢、青苔、地衣等。動物有嚙齒類、北美馴鹿、北極熊和北極狐。

石油寶庫 波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