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福州十大旅遊景點之三坊七巷

福州十大旅遊景點之西湖公園

  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假名城——福州。臨海靠山,山清水秀,景物秀麗,自然少不了種種令人流連忘返的優美旅遊景點,也是着名的旅遊都會。那麼,本期的都會文化,帶你明了一下不得不去的福州十大旅遊景點之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履歷了開國后的拆遷建設后僅存下來的一部門。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還保留相當一部門自唐宋以來形成的坊巷,讓福州成為歷史名城的主要標誌之一。

  福州這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都會中央,坐落着這片遐邇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它佔地約40公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劃分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後街,因此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衣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坊中16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衣錦坊水榭戲台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台,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於此旁觀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是福州市唯一現存的水榭戲台。

  文儒坊是“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這個名字宋時就有了。在文儒坊里,有一條幽深清靜的小巷,叫閩山巷,俗稱“三官堂”,那是由於該巷古代建有三官堂而著名。據清朝道光年間林楓《榕城考古錄》卷中“坊巷第二”紀錄:“三官堂,在文儒坊南閩山巷,南有小巷通光祿坊,西口達常豐倉河沿。大致皆以寺而得名也。而此則以閩山保福寺名也。”由此可見,三官堂與保福寺之親熱關係。是在宋朝至少已有七八百多年以上悠久歷史。

  光祿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祿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閩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光祿坊勝景以光祿吟台最為著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勝,以及宋至清摩崖題刻多處,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珍愛單元。光祿吟台西荔枝樹下,原有石刻“鶴磴”,是紀念林則徐晚年放鶴處。另有清代大木組織、寬敞明亮的劉家大院(今為省級文物珍愛單元)、明末古樸木構房的黃任故宅,高牆窄道的早題巷,明代石板鋪設的老佛亭橋,都保留了明清修建的特色。

福州十大旅遊景點之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七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路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楊橋而更名。民國時因都會建設需要,已被擴建為馬路,以是厥後便更名為“楊橋路”。在楊橋路與南後街交織處的林姓大宅,是林覺民義士生前的住處,這一義士故宅,厥後賣給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冰心小時刻在這裏棲身過,《我的田園》中,亦對故宅有生動的形貌。

  郎官巷,在楊橋巷南,南後街的東側,巷的東頭通福州市內鬧區八一七北路東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據清《榕城考古略》載:宋劉濤居此,子孫數世皆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詩人陳烈原籍長樂,遷居福州時也住在郎官巷。中國近代啟蒙頭腦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宅也坐落在巷內。郎官巷西頭巷口立有牌樓,坊柱上有副對聯:“譯着絢爛,今日猶傳嚴復宅;門庭壯盛,後人遠溯劉濤居。”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東能八一七北路鬧市區,西能南後街。據《榕城考古略》載:“舊名修文,宋知縣陳肅更名興文,后改文興。今呼塔巷,以閩國時建育王塔院於此也。”此大塔位於巷北,並有塔院看守,被視為福州文運鬱勃的象徵。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還在,以後未見紀錄。清代在巷內砌造半片的小塔,作為事迹紀念。50年月,小塔移置巷口坊門之上。塔巷舊有旌孝坊,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撒播有一首讚譽他詩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自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灑幽人。”至今仍傳為美談。

  黃巷在塔巷之南。隔着南後街,與衣錦坊器械相聯。據閩志載,晉永嘉二年間(308年)固始人黃元方(280-375年)又名允字彥豐避亂入閩,落戶於福州南後街,故稱黃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書郎黃璞(837-920年)退隱歸居這裏。黃巢軍入福州,因聞黃璞的台甫,下令戰士夜過黃巷“滅燭而過”,勿擾其家,往後黃巷名聲大振……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人文薈萃,成為文假名人和社會紳士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撫李馥、楹聯大師梁章鉅、進士陳壽棋、趙新等,都曾居巷內。曾一度更名新美坊,后稱新美里。巷內有一“唐黃璞居”石碥,20世紀50年月初期另有人見過。黃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黃樓”,屬於文物珍愛單元。

  安民巷位於黃巷之南,隔着南後街與文儒坊相對,安民巷舊名“錫類坊”,它更名“安民”,與黃巢入閩有關。據《福州地方誌》載:“因唐代农民起義軍黃巢入閩時,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舊有錫類坊,以宋劉藻以孝聞,后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歷史上巷內人家多為社會賢能。元行省都事賈訥居之。巷西側民居舊宅仍保留勻稱名目和古樸風姿。抗戰時期,新四軍駐閩做事處設在其間。今此老宅列為革命文物珍愛單元。

  宮巷在安民巷之南,器械兩頭劃分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後街相接。據清《榕排場考古略》載:“舊名仙居,以中有紫極宮得名。后崔、李二姓貴顯,更名聚英達,明得改英達。”宮巷裡的權門住宅結構精巧,單是室內的木雕石刻構件就今人嘆為觀止。如漏花窗戶接納鏤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過木格骨骼的種種全心編排組成了厚實的圖案裝飾。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飾以重點鐫刻。種種精巧生動的石刻在柱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上隨處可見。可以說是福州古修建藝術集大成者。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稱“吉避巷”。宋鄭性之中狀元衣錦回籍時,巷中住民因辱過他而趕快迴避,遂稱“急避巷”。明代以諧音更名為“吉庇巷”,取祥瑞如意。改造開放后,吉庇巷成為一條相同器械偏向的主幹道,一度更名為“吉庇路”。2009年福州市將其複名為“吉庇巷”,並最先對北側的破損古修建舉行刷新。

  南後街
  福州三坊七巷不僅僅是三條“坊”和七條“巷”,另有一條著名遐邇的南後街。這裏柴米油鹽、一樣平常生涯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業)一應俱全。另有專為文化人服務的刻書坊、舊書攤、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兩節的燈市。“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後街。客里偷閑書市去,見多未見足舒懷。”清末舉人王國瑞這道詩中將南後街比為北京正陽門外琉璃廠,體現南後街以前的文化風貌。明、清時期的南後街依舊是“粉牆黛瓦石板路”、兩旁鋪面林立的熱鬧市井。至民國時,將路面拓寬,改成柏油馬路。南後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軸,翻修后的南後街將充滿古色古香韻味。

福州十大旅遊景點之羅源灣海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