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綿綿 十大海邊旅遊勝地
人在上一定年數之後,都市做一些適合自己的養生流動。爬山無疑是大部門人的第一選擇。那麼人人知道去桂林爬山必去的十台甫山都有哪些地方嗎?讓都會文化來告訴人人去桂林嬉戲不能錯過的十台甫山之伏波山。
伏波山位於廣西桂林灕江之濱,是一座依水傍水的孤峰,漢代時伏波將軍馬援南征曾經由此地,故得名。唐代時山上曾建有伏波將軍庭。現有癸水亭、聽濤閣、半山亭、還珠洞、米芾自畫像、試劍石、珊瑚岩、千佛岩等勝景,另有一口重1000餘公斤的“千人鍋”和重2700多公斤的大鐘,乃清定南王孔有德女兒為悼其父所鑄。
洞壁有一百多種石刻,其中宋代大字畫家米芾的題名、自畫像和詩人范成大的題詩堪稱珍品。還珠洞的洞名泉源於一個古代傳說,相傳有一位漁人進入此洞,見到在一條形狀如狗,正瞑目而睡的神秘動物前,有顆瑩光四射的寶珠,他取珠而歸。宮府知道后,命他送還寶珠。當漁人返洞還珠時,那如犬的動物乃酣未醒。於是後人便稱此洞為還珠洞。
桂林十大名山之凈瓶山
洞的東面豁然爽朗,臨於江潭。在近水之處,有一石柱下垂,上粗下細,底端有一寸多的清閑,不與地面相接,聽說是被伏波將軍用利劍砍斷,故稱試劍石。從這裏盤桓而上,可以到達千佛洞,內有唐代摩崖造像二百多尊。
在進入伏波山門時,還可瞥見一口5000多斤的鑄鐵大鐘和一口能煮成擔米的千人鍋。這兩件清代定粵寺的偉大遺像,雖然履歷了三百多年風雨剝蝕,但至今仍然完整無缺,紋飾和銘文也清晰可認。定粵寺在抗戰時期毀於戰火,鐵鐘和鐵鍋便移置於此。
東漢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派伏波將軍馬援出征交趾。馬援為了取得戰爭勝利,必須解決糧餉的運輸問題,曾重修靈渠以濟糧餉。又據《漢書》紀錄,馬援到過荔浦。由於馬援征服交趾有功,人們眷念馬援,在伏波山上建祠塑像。有傳說馬伏波站在伏波山上,拉弓射箭,一箭穿三山。有傳說馬伏波在試劍石旁試劍,一劍斷巨石。現實上,史籍並沒有明文紀錄馬伏波到過伏波山,只是傳說而已。
伏波山的迴廊中存放着直徑1米多,高近1米,重約2000斤的“千人鍋”,還珠洞口的鐘亭存放着鑄造於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的大鐵鐘,重5048斤。這兩件文物原為定粵寺遺物。清朝孔有德,平定了粵西,而被封為定南王,一批攀龍趨鳳的群僚,於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修建了定粵寺。
孔有德亡后十幾年,即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他的女兒孔四貞及女婿孫延齡重修定粵寺時,鑄造了大鐵鐘和千人鍋。定粵寺原址在疊彩山下,抗戰時代寺毀,遂將大鐵鐘和千人鍋遷徙至伏波山,1959年修迴廊,將千人鍋珍愛在迴廊內,1984年修鍾亭,又將鐵鐘珍愛起來。
桂林十大名山之疊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