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城市文化 正文

莆田冬至的民族文化 習俗是哪些

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單 幸福感指數是什麼

  差其餘區域,都有着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尤其是在一些傳統節日當中,而且每個區域的習俗流動都有所差異,那麼莆田冬至民族文化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追隨本期的都會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莆田冬至的民族文化 習俗是哪些

  莆田冬至的民族文化
  冬至暝
  冬至節的前一夜,俗稱“冬至暝”。莆仙民間,尤其是農村,家家戶戶廳堂上都上紅蠟燭,在祖先神位前的晾箔上裝紅福橘。並插上”三春”(三春”是一枝貼着2個鮮艷的胖大娃娃的紅紙片,福祿壽齊全,一樣平常插在大柑橘上面),又用紅紙封着10雙筷子,以及生薑一排,板糖一塊,供奉在桌子上。

  冬至早
  冬至當天早上,當家女人起早給全家人下搓好的湯圓。吃完湯圓,舉家上山省墓。由於“冬至暝”夜最長,小孩子又愛吃“丸仔湯”,故有“愛吃一碗丸仔,盼啊天不湯光”的俗諺。

  拜祭祖墓
  吃完湯圓該去省墓啦!在莆田,有些地方清明節約墓,有些地方則是冬至省墓。一些上了年數的人說,冬至省墓另有一個緣故原由,就是可以避開春耕,不會延遲農活;也有傳說是由於古代农民糧食少,清明前後無法解決“三牲”祭品,冬至前後則是秋收后糧食足夠的時刻。

聖誕節去哪玩比較好 國外旅遊的好地方

莆田冬至的民族文化 習俗是哪些

  冬至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在,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主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以是昔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門區域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區域,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標示着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白晝時間最短,然則冬至日的溫度不是最低。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險些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而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值得注重的是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剋日點周圍,運行的速率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日要略微短一些。

莆田冬至的民族文化 習俗是哪些

  莆田先容
  莆田,福建省轄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境內陣勢西北高、東南低,橫剖面呈馬鞍狀,地處北回歸線北側邊緣,東瀕海洋,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天氣;住手2018年,轄1個縣、4個區,總面積4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0.0萬人。
  莆田市歷史秘聞深摯,史稱“興化”,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稱,自唐以來,湧現出2482名進士、21名狀元,17名宰相。基礎設施完善,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灣圍繞”,湄洲灣為深水良港,可建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福廈鐵路、向莆鐵路貫串全境,湄洲灣口岸鐵路支線投入使用;福廈高速、瀋海複線、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兩縱兩橫”名目。同時,莆田被列為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區域,及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樹模都會。

相關文章推薦:
洪澤湖夢幻泡影 連續時間長達40分鐘
江蘇周庄古鎮 悠久的歷史文化
廣東赤坎鎮 中國歷史文假名鎮
江蘇同里古鎮 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廣西黃姚古鎮 被譽為人世世外桃源

瑞士冰川或失90% 中國最大冰川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