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是古代中國人民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五行並非指五種單一的事物,而是對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它闡明了事物內部運動的規律。
五行之間存在着相生相剋的規律,沒有相生就沒有相剋,沒有相剋就沒有相生,這種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輔相成,互相為用的關係推動和維持事物的正常生長、發展和變化。
五行相生:像生物鏈一樣永不停止,互相滋生,促進助長。生我者為母親,我生者為子孫。因此,五行的相互滋生關係,也稱“母子關係”。
原理: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剋:互相制約、克制和抑制,最終形成一個勢力均衡的體系。
原理: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總之,五行學說認為,五行相生、相剋是宇宙間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正常規律,事物只有在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運行不息。
五行生克的原理很複雜,楊師今天就教大家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能夠幫你更好的理解五行知識。
將“金、木、水、火、土”調整為“金、水、木、火、土”,按順序為相生,隔一位則是相剋,也就是“金、木、土、水、火”。
五行的相生相剋,是古人從對大自然的觀察中,長期的實踐中歸納總結出來的生存智慧。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調整,就給能夠明白五行的生克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