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四月末,是牡丹盛開的最濃烈的時節,國色天香的牡丹,自有關於她的傳說……
焦骨牡丹
牡丹,又名“焦骨牡丹”,話說,一個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氣,武則天到后苑遊玩,萬物蕭條,心裏十分懊惱,下詔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詔令一出,百花仙子驚慌失措,不敢違命。次日,五顏六色的花朵真的綻開了花蕊。武則天目睹此情此景,高興極了,突然,武則天看一處荒涼,臉一下子沉了下來“這是什麼花?怎敢違背朕的聖旨?”大家一看,原來全是牡丹花。武則天聞聽大怒:“馬上把這些膽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貶到洛陽去。”誰知,這些牡丹到洛陽,隨便埋入土中,馬上就長出綠恭弘=叶 恭弘,開出花朵嬌艷無比。武則天聞訊,氣急敗壞,派人即刻趕赴洛陽,要一把將牡丹花全部燒死。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掙扎,呻吟,然而,牡丹雖枝幹已焦黑,但那盛開的花朵卻更加奪目。牡丹花就這樣獲得了“焦骨牡丹”的稱號,牡丹仙子也以其凜然正氣,被眾花仙擁戴為“百花之王”。從此以後,牡丹就在洛陽生根開花,名甲天下。徐書信詩《牡丹傳說》:“逐出西京貶洛陽,心高麗質壓群芳。鏟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詩人說武皇。”
香玉
“香玉”,屬白色花系,純白色,皇冠型,晚花品種。它有一個源自蒲松齡的小說《聊齋誌異?香玉》中精心塑造的一位白牡丹花仙。故事說膠州黃生,前往嶗山下清宮讀書。一天,從窗子里看見一白衣女子掩映花間。後來女郎又帶來一位紅裳的女子,艷麗雙絕。黃生吟詩道愛慕之情,白衣女郎愛慕黃生風雅,寫詩回敬,最終結為伉儷。女郎對黃生說她叫香玉,穿紅衣服者名叫絳雪。一夜,香玉向黃生哭訴大難臨頭。次日,山東即墨一個姓藍的壞人連根掘走白牡丹,黃生始知香玉是牡丹仙子,天天到牡丹穴處哭泣憑弔。絳雪每見黃生苦悶無聊時就過來,常常一邊飲酒,一邊作詩酬唱。黃生歸故里期間,忽夢絳雪告知也遇大難。黃生即回下清宮營救,知道了絳雪是耐冬花仙。黃生天天向牡丹穴澆水,不久萌生新芽,四月又開花一朵,轉瞬間香玉飄然而止,款洽一如當年。
荷包牡丹
古時,在洛陽城東南200來里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裏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綉着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綉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 鎮上住着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年芳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繡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繡的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 這麼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鍾情的男子,家裡也默認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軍己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綉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