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星座 星座知識 正文

“熒惑守心”預示着什麼災?(詳解)

掃碼手機瀏覽

熱門測算

2021年底提升運勢,12星座關鍵靠它(詳解)

“天人和一”是中國古代對人、生命、天的最基本的明白和熟悉。觀天象是歷代朝廷必有的一項專職。天象的觀察對天子的決議起着主要的影響。觀漢代天子詔書言及災異時,行文間頗多懼詞,而大臣亦多因災異上疏,將社會上許多失當的措施、或天子小我私人的過錯,與災異關連起來,藉此獻策鑽營解決之道,显示出昔人的天人感應頭腦。

“熒惑守心”是指火星運行到與心宿(位於天蠍星座)重疊的星象。“熒惑”即五星中的火星,其字義含有眩惑的意思,熒惑之為星名,多指悖亂、殘賊、疾、喪、飢、兵等惡像,其占文甚至關係著君主之天命,《史記·天官書》雲:“雖有明天子,必視熒惑所在”更突顯出熒惑在觀天象上的主要性。心宿則是古代二十八宿之一,屬於東宮蒼龍七宿,心宿大星在星占上指的是天王(即天子),其前後星指的則為天王之子。

西元前170年左右,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提到熒惑“其與心星遇,則縞素麻衣,在其南、在其北,皆為殞命”,已清晰地以熒惑入心宿代表為殞命的徵兆,但卻未指明殞命的工具,據《史記·天官書》曰:“火犯、守角,則有戰;房、心,王者惡之也”,則“熒惑守心”的當災者,應該是天子,至若王者為何“惡之”則並未說明。

2021年底將迎一波好運的星座(講解)

綏和二年以前,文獻至少泛起三次“熒惑守心”的天象紀錄。第一次發生在宋景公三十七年(480bc),那時的天文官子韋提出建議,把災禍轉移給宰相、國民或昔時的歲收,然則景公仁民愛物,不願應承,據稱此感動上天,令熒惑移徙了三度。由於轉禍必須找相當份量的人或事才有用,從子韋建議的轉移工具來看,“熒惑守心”當災的工具似乎是景公本人。

據《漢書·天文志》的紀錄,第二次的熒惑守心,發生在秦始皇三十六年(211 bc),文中將“熒惑守心”與秦始皇殞命、明日庶殘殺及二世殘暴關連在一起,亦代表殞命或殺戮的意思;第三次發生於漢高祖十二年春天(195bc),《天文志》更直接將“熒惑守心”視為四月天子崩殂的先兆。

漢成帝綏和二年的“熒惑守心”事宜,導致了丞相的殞命。次月,“素疆,無疾病”且正當壯年的成帝暴崩,死因不明。

天象與人世是相互感應的。在中國古代,例如華文帝二年(178bc)十一月晦發生日食,天子因此下詔罪己,而且首次因天變而詔求賢能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開創了漢代取士的新徑;又如金海陵帝攻打宋朝之前,亦曾經多次問詢天文占候,做為發兵的參考;縱然到了清朝,當政者也不敢輕忽天變,如順治九年(1652),蒙古的達賴喇嘛前來中國,滿漢大臣對天子是否應出邊外親迎的儀節,各持差其餘看法,洪承疇等即藉那時“太白星與日爭光”及“流星入紫微宮”两天象上疏,並可能在相當水平上影響到順治的決議;其他如因天變而行大赦、罷三公、減常膳、避正殿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運勢播報】每周星座運勢2021.12.13-12.19

閱讀全文

本文轉載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