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星座飛黃騰達!超旺事業運一整年都受用(詳解)
《道德經》是宇宙天下第一奇書。有學者雲:“《道德經》是拯救天下的文化孤本。”其包容博大,又豈是我等傖夫俗人能道一二。但能取一瓢飲,亦足以酣暢胸懷!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取法地,就不能取法天和道嗎?唐代學者李約《道德經新解》的讀法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現代老子研究專家高亨先生以為,地、天、道三字傳抄誤重,應是“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我信託這一種解讀法。
道最大的特色是什麼?“自然”。
這個“自然”並非我們今天所說的“大自然”,大自然是指人類天下之外的非人為的生命與物質天下,而“自然”是指自己云云。
“道法自然”是說,道取法的是自己云云的狀態。道自本自根,自己就是自己的泉源,不需要取法任何器械。道也沒有什麼可取法的工具,由於萬物都在道內里。
天地的運行是最靠近於“自然”的,魚在水裡游,鳥在天空飛,花開了花落了…日月交替,四時運行…天地萬物似乎都接受一個氣力的放置,一切都是井然有序。魚不會想,我為什麼不能在天上飛?鳥不會想,我為什麼不能在水裡游?炎天不會跑到冬天後面去,秋天不會取代春天的位置…
但人紛歧樣,人是唯一具有自我意識的生物,他想上天入地,他想支配天下,他甚至想成為自己的天主。以是,人法地、法天、法道,老子告訴你首先要敬畏。天地人一體,有一個最終的泉源——道。人類萬萬不能為了知足自己的私慾而損壞天地的協調秩序,若是天無以平靜,地無以平靜,受害的最終照樣人類,道不會受任何損傷。
其次,要自為。老子說:“功成事遂,國民皆曰:‘我自然。’”事情辦妥了,這是我自己辦成的。不要找任何的理由,不要有任何的埋怨,生命的愉悅和事業的樂成最基本的照樣要靠自己。
第三,要無為。自為的基礎恰恰是無為。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就是順着形勢去做。每個地方都有地理的特質,每個時刻都有差其餘天時,應因地制宜,隨時轉變。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能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這段話的意思,累積到了滿盈,不如實時住手;銳氣若是太盛,不能恆久保持;家裡金山銀山,沒人能守得住;富貴加上自滿,自己埋下禍根;樂成了就退下,這才合乎天道。
天道好循環。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壞空。成住壞空是釋教用語,“成”,事物泛起;“住”,事物繁榮一段時間;“壞”,最先走下坡路;“空”,一切塵歸塵,土歸土。世間萬物,莫不云云。你想守住剛勐,剛則易折,你想守住財富,富不外三代,你想保住權力,新生一代早就等不及了。
老子提醒我們,要虛。虛才氣放空外物,不垄斷,不佔有。《論語》紀錄,曾參讚美顏回:“有若無,實若虛。”有的似乎沒有,着實似乎空虛,說的就是這種境界。
虛才氣容納一切,不致招來怨仇。虛才氣不戀權位,該舍就舍,該去則去。“不要人誇顏色好,要留清氣滿乾坤。”要有度!
虛是境界,有度是着實的功夫。就人世間而言,人與人之間有界限,不能冒犯;就物質取捨而言,只取所需,不取所欲;就人與自然而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可遠觀而不能褻玩焉。
2022年1月,運勢最好與最差星座排行
應知止。
蘇東坡在《赤壁賦》中說:“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不是自己的,一毫而莫取。清風明月雖無盡,但觀月之亭,臨風之閣,能無盡乎?因此,知止就是:鋪開心事皆無限,一點道心四海同。
3、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這句話異常精練的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我們現代人,異常的直接,我給你做若做事,你給我若干錢,你叫我做一件事,我一定要問有什麼利益?物質文明席捲之處,一切以現實的利害作為利害的尺度。沒有顯而易見的利益,值得做嗎?一切是云云的短視和虛浮。
老子這句話是說:“一切事物,有時是受損反而獲益,有時獲益反而是受損。”
中國昔人更看重整體的平衡和恆久的協調。在中國人看來,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陽長陰消,陰進陽退。問題的要害不是陽占若干、陰占若干才合適,而是陰陽平衡才最相符天地之道。
有的時刻暫時賺錢,但損壞了陰陽的平衡,對未來的穩固有偉大的負面影響;有的時刻暫時受損,但有利於維護陰陽的平衡,反而對未來的協調有着偉大的促進作用。
以是,古代的聖賢人物,不怎麼談利,而是喜歡談吉,談福。吉和福看重耐久累積的效果,而不注重當下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是中國人常說吉人自有天相,你能夠秉持天道,行善行善,固然天會眷顧你。
明代袁了凡所着《了凡四訓》的基本,就是棲霞寺的雲谷禪師忠告他的話:“命由己立,福自己求。”這個“己立”,並非由自己瞎攪,而是有一個天命在,這個天命就是“善”。“己立”所立的基本,就是德,就是善。
老子說:“天道無親,常於善人。”
天下的賢人、宗教家都是一致的,他們告訴人類的真理只有一個,行善行善才會獲吉,才會有福。
天有好生之德,事實是損照樣益,要害是看對族群的協調是否有利,對人與自然的平衡是否有利。這是一個耐久的歷程,這是一輩子的志業。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這喧囂的紅凡間,能否保留一方心靈的凈土呢?《道德經》絕對開卷有益,簡簡樸單的三句話,已是受益終生。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
文:趙大山
源自: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運勢播報】今日星座運勢 2021.12.24(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