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易经占卜 正文

歸藏易略說

傳說中,商人的祖先為“契”。契的母親叫簡狄。簡狄為有氏之女,曾與兩位夥伴去河裡洗澡,見到玄鳥(燕子)落蛋。簡狄拾取玄鳥蛋而吞下去,就懷了身孕,然後生下一個兒子,即“契”。於是商人以玄鳥為其圖騰標誌。這也是母系氏族社會中“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反映。既然殷商的祖先出自母親簡狄(和玄鳥),那麼他們的一切都是這個偉大的母親給予的。於是,殷商將“夏易”的《連山》卦改為《歸藏》,由坤卦開始,象徵“萬物莫不歸藏其中”,即一切都來自母親簡狄,引申為人類的文化與文明,都以大地為主,萬物皆生於地,終於又歸藏於地。
  三易與《歸藏易》《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合在一起稱為“三易”。大陸現存只有《周易》和《連山易》水卷存世。海外現存有《連山易》27卷、《歸藏易》23卷

  歸藏易

  《歸藏易》歷史概述歸藏,傳統認為是商代的《易經》,漢唐時代隨日本遣唐使到日本,中國在解放后以後已經失傳。《商易》以坤為首卦,故名為歸藏。
  《歸藏》是三易之一,《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說《連山》、《歸藏》、《周易》是三種不同的占筮方法,但都是由8個經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的。相傳黃帝作《歸藏易》,有四千三百言。宋代家鉉翁稱:“歸藏之書作於黃帝。而六十甲子與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歸藏易也。”。清末光緒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國子監祭酒(相當於中央教育機構的最高長官)的王懿榮(1845―1900)得了瘧疾,派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中藥店買回一劑中藥,王懿榮無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龍骨的藥品上面刻劃着一些符號。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在這種幾十萬年前的骨頭上怎會有刻劃的符號呢?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對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便仔細端詳起來,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狀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為了找到更多的龍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趕到達仁堂,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把藥店所有刻有符號的龍骨全部買下,後來又通過古董商范維卿等人進行搜購,累計共收集了1500多片。其中包括《連山易》86卷、《歸藏易》92卷。日本來華陰陽師南宮橘末以每片甲骨1兩黃金的價格選出《連山易》27卷《歸藏易》23卷,購買走並且運到日本。餘下的《連山易》和《歸藏易》因為戰爭原因和解放後文化革命因素被打碎、焚燒、和做成豬飼料無一留下。陰陽師南宮橘末的弟子竹影法師在自己的《東洋見聞錄》有27卷中《連山易》的2卷的發表和23卷中的《歸藏易》4卷的發表。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號秦墓中出土了《歸藏》,稱為王家台秦簡歸藏,重啟解放后中國研究《歸藏》的熱潮。出土的秦簡《歸藏》是《歸藏》易中的第6卷中的第2冊第7篇《鄭母經》的部分內容對於我國《歸藏》研究有重大突破和歷史上前無僅有的資料價值。我國很多學者通過研究《歸藏》易中的第6卷中的第2冊第7篇《鄭母經》的部分內容成為一方哲學大家或者風水大家。

  歸藏易和八尺神照鏡

  八尺神照鏡本是我國春秋時期按照連山易、歸藏易、周易製作的鏡子用在祈福、祭祀、化解凶煞、風水布局等使用,古代也叫做仙山鏡子,因為後來因為戰亂製作工藝失傳。日本在漢唐時隨遣唐使將製作技術帶到日本,到江戶時代末期還有製作。上面圖案繁簡程度按照陽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和陰八卦(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排列。八尺神照鏡子都有鏡子柄代表易有太極,始生兩儀。上面雕刻有製作鏡子師傅的名字為的是物勒工名。
  
  《歸藏》,傳為三易之一,《漢書・藝文志》無之,直到了晉代才出現,《隋書・經籍志》著錄十三卷,晉太尉參軍薛貞注,雲:“《歸藏》已亡,按晉《中經》有之,惟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唐書・藝文志》著錄與《隋志》同,到了宋代,此書已殘缺,只剩下了《初經》、《齊母經》、《本蓍篇》三篇,宋代王堯臣等撰《崇文總目》卷一《易類》曰:“《歸藏》三卷,晉太尉參軍薛正(貞)注。隋世有十三篇,今但存《初經》、《齊母》、《本蓍》三篇,文多闕亂,不可詳解。”《隋志》說晉《中經》里有《歸藏》,而《中經》中都是西晉武帝太康年間在汲郡(今河南汲縣)魏安�王墓出土的戰國竹簡書,據《晉書・束皙傳》所記,這些出土的竹書中有《易經》二篇、《易爻陰陽卦》二篇、《卦下易經》一篇、《公孫段》二篇、《師春》一篇等易學作品,其中《易爻陰陽卦》是“與《周易》略同,《繇辭》則異”,郭沫若認為:“晉的《中經》所著錄的都是汲冢的出品。《晉書・荀�傳》上說:‘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詔�撰述之,以為《中經》,列在秘書。’據此可以知道所謂《歸藏易》不外是有荀�對於《易爻陰陽卦》所賦與的擬名。……荀�得到了《易爻陰陽卦》,便任意把它擬定為《歸藏》罷了。”[1]但是《隋志》著錄的是十三卷,這麼大部頭,不可能只是《易爻陰陽卦》二篇,筆者認為《歸藏》十三卷應該是汲冢中出土的幾種古易書的合編,其中有《易爻陰陽卦》,也有《卦下易經》、《公孫段》等[2],另外還應該有一些不知名的易書,因為《束皙傳》里說除了那些知道名題的古書之外,還有“雜書十九篇”,另有“七篇簡書折壞,不識名題”,這些雜書、無名書里應該也有易學著作。正因為是好幾種易書的合編,所以才能達到十三卷之巨,所以傳本《歸藏》應該是汲冢出土易學古書的一鍋大雜燴。
  宋代以後,此三篇亦亡佚,清代學者從經籍傳注的引述中鈎稽逸文輯錄成篇,我們才能從這些輯本中看到一部分《歸藏》文字。目前能知道的《歸藏》輯本,據《古佚書輯本目錄》統計,有王謨《漢魏遺書鈔》本、王朝�《十三經拾遺》本、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本、洪頤煊《經典集林》本、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本(此本乃在朱彝尊《經義考》所輯佚文的基礎上校補而成)、《一�筆存》本、觀�道人《閏竹居叢書》本等,認為馬國翰輯本“較他家輯本為備”[3]。但是馬輯本中也多有訛誤和疏漏,倒是嚴可均輯本雖然不如馬本詳備,但文字較為精審準確。實際上,各家輯本都不完備,需要進一步校理。現在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簡本《歸藏》出土,雖然其內容只是傳本《歸藏》中的一部分,但對校理傳本《歸藏》大有幫助,同時,對傳本《歸藏》做全面的校訂,對秦簡本《歸藏》的研究也是大有幫助,二者互證,可以解決許多疑難問題。故筆者不揣淺陋,擬對傳本《歸藏》做一番輯校。
  凡例
  1.本文用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本為底本,文中稱“馬本”;參校以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輯本,文中稱“嚴本”;馬國翰注文、案文稱“馬曰”,嚴可均語稱“嚴曰”。筆者的校語稱“寧曰”,均用○間隔開。
  2.對馬本輯錄的篇章和文字次序根據情況重新做了調整,同時參考各書對佚文進行核對校正。
  3.對同一條內容而文字不同的佚文一併列出,加※標識;缺文用囗標識;補出的文字加[]標識。
  4.本文只對傳本內容進行輯錄校理,秦簡本的內容正文不予收錄,僅作校訂的參考。
  5.本文所用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秦簡本《歸藏》是據王明欽《王家台秦墓竹簡概述》一文中公布的部分釋文,此文為2000年北京大學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文中稱“秦簡本”。

  歸藏

  寧按:《歸藏》或稱《歸藏易》、《歸藏經》、《易歸藏》,《隋志》著錄十三卷,現在能知道的篇章是《初經》、《齊母經》、《鄭母經》、《啟筮經》、《本蓍篇》五篇,依次輯錄,不明篇章者列入“遺爻逸文”。

  一、歸藏・初經

  寧按:朱震《漢上易傳・卦圖卷上》曰:“《歸藏・初經》者,伏羲初畫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經:初乾、初(坤)、初艮、初兌、初犖(坎)、初離、初�(震)、初巽,卦皆六畫,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薛氏曰:‘昔神農氏既重為六十四卦,而《初經》更本包犧八卦成列而六十四具焉,神農氏因之也。’”又《叢說》曰:“考之《歸藏》之書,其《初經》者,庖羲氏之本旨也,卦有初乾、初(坤也)、初艮、初兌、初犖(坎也)、初離、初�(震也)、初巽八卦,其卦皆六畫。《周禮・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四。’所謂‘經卦’,則《初經》之卦也。”按:《初經》卦名與《齊母經》同,疑此二者本出自一書,是整理汲冢竹書者將其中的八純卦拿出來單列而成為《初經》。
  1.初乾馬曰:干寶《周禮注》、朱震《易叢說》)其爭言。馬曰:李過《西溪易說》、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
  2.初馬曰:干寶《周禮注》,朱震曰坤。榮犖之華。馬曰:《西溪易說》、《周易啟蒙翼傳》,朱氏《經義考》引作“榮榮”。○寧按:字或作�,然《康熙字典》、《中華大字典》等並引作“”,雲“見《歸藏易》”。《康熙字典・土部・坤》下注云:“別作。”《六書通》引奇字“貴”和第二文形同,而第四個文字與“貴”之篆文“”形同;《汗簡》引《碧落文》坤字作“”,則知、、三字均此古文之隸定,當即“臾”字,亦即古文“蕢”字,《歸藏》殆以“蕢”為“坤”,蕢、坤同溪母雙聲、微文對轉疊韻,為音近假借,后更訛為“貴”。“”字據《汗簡》引《華岳碑》文作“”,雲:“神,亦坤字。出《華岳碑》。”乃以“神”為“坤”。古文作“巛”,帛書《周易》作“川”,《歸藏》作“臾”,皆不作“坤”。“坤”字見中古文《易》,恐晚出之字,疑其字本當從土臾聲,即“�”字,后形訛為“坤”。榮犖之華,據《原本玉篇・�部》“�”字下引當作“��之華,��之實”,參下第六節《遺爻逸文》第11條。
  3.初狠馬曰:干寶、朱震引並作“艮”,李過《西溪易說》、黃宗炎《周易象辭》皆引作“狠”,黃雲:“艮為狠,艮有反見之象,無言笑,面目可徵,故取其剛狠之義與?”○寧按:帛書《周易》作根,艮、根、狠均為音近假借,與字義無關。徼徼鳴狐。馬曰:《西溪易說》、《啟蒙翼傳》。
  4.初兌馬曰:干寶《周禮注》、朱震《易叢說》其言語敦。馬曰:《西溪易說》、《啟蒙翼傳》)
  5.初犖馬曰:干寶《周禮注》、朱震曰坎,李過曰:“謂坎為犖,犖者勞也,以為萬物勞乎坎也。”黃宗炎曰:“坎為勞卦,故從勞諧聲而省。物莫勞於牛,故從牛。”○寧按:秦簡本坎卦作勞。為慶身不動。馬曰:《西溪易說》、《啟蒙翼傳》。
  6.初離馬曰:干寶《周禮注》、朱震《易叢說》。離監監。馬曰:《西溪易說》、《啟蒙翼傳》。○寧按:秦簡本作麗。
  7.初�馬曰:干寶《周禮注》,朱震曰震,李過曰:“為震為�,�者理也,以帝出乎震,萬物所始條理也。”黃宗炎曰:“震為�,離當為�,於震則不近,豈以雷�地而出以作聲與?”�若雷之聲。馬曰:《西溪易說》、《啟蒙翼傳》。
  8.初巽馬曰:干寶《周禮注》、朱震《易叢說》。有鳥將至而垂翼。馬曰:《西溪易說》、《啟蒙翼傳》。○嚴曰:《路史・后紀》五,又《發揮》。案:《玉海》三十五引作“初乾、初�、初艮、初兌、初犖、初離、初�、初巽,卦皆六畫,�即坤,犖即坎,�即震,世有《歸藏鏡》,亦作�、作犖、作�。”

  二、歸藏・齊母經

  馬曰:“齊母”不知何義。按《歸藏》以坤為首,坤者,物之母也。郭璞《山海經注》又引有《鄭母經》,疑十二辟卦以十二分野配之,未審是否。○寧按:馬國翰據《西溪易說》輯有《六十四卦》一篇,但據《崇文總目》,宋代《歸藏》只剩下《初經》、《齊母經》、《本蓍》三篇,朱震、李過等宋人所見唯此而已。《初經》據朱震所言只有八純卦;《本蓍篇》則專講選蓍、治蓍、用蓍的方法,不言卦爻,則有六十四卦者,即《齊母經》也。今觀李過《西溪易說・原序》,先引《歸藏・初經》八卦,接着就是《歸藏・齊母經》,下列六十四卦名(實際只有五十六卦),可證這六十四卦就是《齊母經》,故屬諸卦名於《齊母經》。此經有六十四卦,每卦系以爻辭,形式與《周易》略同,則是汲冢所出之《易爻陰陽卦》也。○馬曰:依李過《西溪易說》所載,自乾至馬徒凡六十卦,其四卦闕者補之。
  曰:舊言之擇,新言之念。○寧按:《西溪易說・原序》於《齊母經》下有此語,未詳何義。
  1.乾馬曰:《西溪易說》,下並同。○寧按:秦簡本此卦缺卦名,然其首句曰“天目朝朝”,“目”當“日”字之誤,“朝朝”當作“��”,字形之誤。《說文》:“�,日始出光��也”,“天目朝朝”即“天日��”。此“��”相當於《周易・乾卦》之“君子終日乾乾”之“乾乾”,因此知道秦簡本乾卦是作“�”而誤為“朝”。
  2.馬曰:《西溪易說》引闕四卦,賈公彥《禮記疏》:“此《歸藏易》以坤為首”,據《初經》補。○寧按:秦簡本作“寡”。根據《初經》可知,傳本《歸藏》仍然是以乾為首,蓋此書本非真正的《歸藏易》,乃是和《周易》同一系統之古書,“以坤為首”之言不可據,故移坤為第二卦。
  3.屯○寧按:秦簡本、帛書《易之義》並作“肫”。屯膏。馬曰:《西溪易說》雲:“今以《周易》質之《歸藏》,不特卦名用商,卦辭亦用商,如屯之‘屯膏’,師之‘帥師’,漸之‘取女’,歸妹之‘承筐’,皆用商《易》舊文。”○寧按:馬引《西溪易說》文均見該書《原序》,下同。
  4.蒙
  5.溽馬曰:《西溪》曰:“需為溽。”黃宗炎曰:“雲上天而將雨,必有濕溽之氣先見於下。”○寧按:需、溽古音同侯部,音近而假。
  6.訟
  7.師,帥師。馬曰:《西溪易說》。
  8.比
  9.小毒畜馬曰:《西溪》曰:“小畜為小毒畜。”黃宗炎曰:“大畜、小畜為大毒畜、小毒畜,毒取亭毒之義。”○寧按:秦簡本作“少督”,帛書本《周易》作“少”,“”當是《說文》“”字之訛變,即“毒”之古文,則知帛書本《周易》作“少毒”,古少、小同字,是傳本《歸藏》此卦本作“小毒”,“畜”字乃薛貞注文混入正文者,其於“毒”下注“畜”字,殆謂“毒”同“畜”也。毒、畜古音同覺部,音近而假。朱震引此卦唯作“小畜”可證。其丈夫。馬曰:朱震《漢上易傳・叢說》引《歸藏・小畜》。
  10.履
  11.泰○寧按:秦簡本、帛書《易之義》並作奈。
  12.否○寧按:秦簡本寫作上不下日,即從日不聲。
  13.同人
  14.大有○寧按:秦簡本唯作“右”。
  15.狠
  16.�
  17.大過
  18.頤○寧按:秦簡本作“亦”。
  19.困○寧按:秦簡本作“�”。
  20.井
  21.革
  22.鼎,鼎有黃耳,利取�鯉。馬曰: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九十九。○寧按:秦簡本鼎作�。
  23.旅
  24.豐
  25.小過
  26.林禍馬曰:《西溪》曰:“臨為林禍。”○寧按:臨卦,秦簡本作臨,與通行本《周易》同。帛書本《周易》作林。此卦名當作“林”,“禍”當是經文或薛貞注文誤入於此者。
  27.觀○寧按:秦簡本作“灌”。
  28.萃○寧按:秦簡本、帛書《周易》並作“卒”。
  29.稱馬曰:黃宗炎曰:“升為稱,地之生木,土厚者茂,瘠者瘁,言木與土相稱也。”○寧按:秦簡本仍作“升”,帛書《周易》作“登”。
  30.�馬曰:黃宗炎曰:“剝為�。”《太平御覽》卷八百四十引作“剝”。○寧按:據《說文》,剝字或體作“”,從刀卜聲,疑《歸藏》原本作“仆”,後人轉寫為“�”。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馬曰:馬�《繹史》卷十四引作“君子得其粟”。○寧按:嚴本據《御覽》卷八百四十輯作“剝:良人得其玉,君子得其粟”,然《御覽》原文作“小人得其粟”。
  ※剝:良人得其粟。其玉亦瘕,其粟亦沙。○寧按:[日]滋野貞主等編《秘府略・百穀部・粟》引。此當即仆卦爻辭,二者似皆不全,全文或當為“良人得其玉,小人得其粟。其玉亦瘕,其粟亦沙。”瘕當是瑕字之假借。
  31.復
  32.母亡馬曰:黃宗炎曰:“無妄為母亡,母即無,亡即妄,非有他也。”○寧按:秦簡本作“毋亡”,“母”當“毋”字之誤。上博簡本《周易》作“亡忘”。
  33.大毒畜馬曰:《西溪》曰:“大畜為大毒畜。”○寧按:畜字亦是薛貞注文誤入卦名者,說見上“小毒畜”。《歸藏》此原卦名當作“大毒”。上博簡本《周易》作“大”,其字從土竺聲,古音與督、毒、畜皆在覺部,音近通假。
  34.瞿馬曰:黃宗炎曰:“瞿當屬觀。”案:《西溪》引已有觀,朱太史彝尊《經義考》以反對為義,謂瞿在散家人之前,則睽也。○寧按:秦簡本作“”,即睽卦。有瞿有觚,宵粱為酒,尊於兩壺。兩�飲之,三日然後蘇。士有澤,我取其魚。馬曰:《爾雅・釋獸・羊屬》郭璞注引《歸藏》“兩壺兩�”,邢�疏:“此《歸藏・齊母經》‘瞿有’之文也。案彼文”云云,考《西溪易說》引《歸藏》卦名有“瞿”,此即瞿卦爻辭也,邢�謂“瞿有”之文恐非。○寧按:邢疏以“瞿有”為卦名固誤,其雲“兩壺兩�”則斷句亦不當。此爻以觚、壺、蘇、魚為韻(魚部),皆為韻語,觀此條爻辭,則《齊母經》之爻辭形式大略可知。“有瞿有觚”相當於《周易》之“睽孤”。“�”當作“偷”,“兩�(偷)飲之,三日然後蘇”謂其兩壺酒兩次竊取而飲之,醉三日然後方蘇醒。
  35.散家人馬曰:黃宗炎曰:“家人為散家人,則義不可考。”○寧按:秦簡本家人卦只作“散”,則知“家人”二字乃薛貞之注文混為正文者。蓋薛貞於“散”卦下注“家人”二字,謂此卦即《周易》之家人卦也,傳抄誤入卦名。
  36.節
  37.奐馬曰:黃宗炎曰:“渙為奐,古字或加偏旁或不加偏旁,因而互易也。”○寧按:秦簡本仍作渙,與《周易》同。
  38.蹇
  39.荔馬曰:黃宗炎曰:“解為荔,荔亦有聚散之義。”○寧按:荔無聚散之義,黃說非是。上博簡本《周易》解卦作“�”,故疑“荔”是“�”字之殘誤,“�”篆文作“”,“解”下部殘泐,所剩如二“刀”,後人更轉寫為“荔”,因為“荔”下或從三刀作“�”。“�”即解卦也。
  40.員馬曰:黃宗炎曰:“損為員。”○寧按:秦簡本仍做損,與《周易》同。
  41.�馬曰:黃宗炎曰:“咸為�。”朱太史曰:“以損為員,而�次之,則�為益也。”○寧按:楊慎《丹鉛余錄》卷九雲:“咸為�。”然此�當是益卦,恐字有訛誤,疑本作“�”,與“益”旁紐雙聲、錫耕對轉,音近而假。作“�”者乃誤釋或轉寫致訛。
  42.欽馬曰:黃宗炎曰:“欽當屬旅。”朱太史曰:“欽在恆之前,則咸也。”○寧按:上博簡本《周易》、帛書《周易》並以欽為咸,則為咸卦是也。秦簡本作咸。
  43.恆○寧按:秦簡本作“恆我”,當時因卦中有“恆我”(即恆娥)而誤。
  44.規○寧按:秦簡本�作,即�字,“規”當是此字之誤釋,蓋上面之“�”與“匕(刀)”合作“見”,而“炎”又誤作“夫”,遂成“規”字。“�”與“�”同見母月部,音近而假。故此“規”當即�卦。
  45.夜馬曰:黃宗炎曰:“規當屬節,夜當屬明夷。”案:《西溪》引已有節、明夷,朱太史曰:“規、夜二名不審當何卦,非�、�則噬嗑、賁也。”案:古者書契取諸�,於規義近;夜有�遇取女義,疑規當屬�,夜當屬�也。○寧按:秦簡本蠱卦作“夜”,又作“亦”,故此當即蠱卦。
  46.巽
  47.兌
  48.離○寧按:秦簡本作麗。
  49.犖○寧按:秦簡本作勞。帛書《易之義》稱坎為“勞之卦”。
  50.兼馬曰:黃宗炎曰:“謙為兼。”○寧曰:秦簡本作陵。
  51.分馬曰:黃宗炎曰:“分當屬睽。”朱太史曰:“以謙作兼,而分次之,則分為豫也。”○寧按:秦簡本豫卦作“介”,“分”當即“介”之誤,即豫卦。
  52.歸妹,承筐。馬曰:《西溪易說》。
  53.漸,取女。馬曰:同上。
  54.晉○寧按:秦簡本作,從�晉聲。
  55.明夷,垂其翼。馬曰:同上。
  56.岑馬曰:黃宗炎曰:“岑當屬賁。”朱太史曰:“岑在未濟前,則既濟也。”○寧按:字據《康熙字典・雨部》曰:“《字�補》:與霽同。《說文先訓》:從雨而見大昕,是霽也。《歸藏易》既濟作岑。”是《歸藏》作岑霽,霽、濟古音同,則既濟是也。秦簡本作“”,為單字卦名。或以為是“�”字之簡構,然其爻辭中有“~其席,投之壑”之語,則知此字當讀與“卷”同。
  57.未濟○寧按:《西溪易說・原序》所引自乾至未濟凡56卦,“坤”一卦據《初經》補,以上凡57卦。
  58.馬曰:黃宗炎曰:“�為,形義本通,無有異義。”○寧按:秦簡本同。
  59.蜀馬曰:黃宗炎曰:“蠱為蜀,蜀亦蟲也。”○寧按:已知上夜卦為蠱,則黃說為非。“蜀”當是“”之形訛,此即“笱”之或體,即�卦,上博簡本《周易》作“�”,《帛書周易》作“狗”,帛書《易之義》作“�”,並從句聲,與�同在侯部,音近而假。
  60.馬徒馬曰:朱太史曰:“以蠱為蜀,而馬徒次之,則馬徒為隨也。”○寧按:“馬徒”當是隨卦,然其字有訛誤。“馬”字當是經文或注文誤拼入卦名中者。“徒”乃“徙”字之形誤,徙古音心母歌部,隨古音邪母歌部,二字旁紐雙聲、同部疊韻,讀音最近,故《齊母經》以“徙”為“隨”,而後傳抄訛誤為“徒”,又衍“馬”字,遂為複名卦,其義不可究詰。
  ○馬曰:已上六十卦並《西溪易說》引,�一卦據《初經》補。○寧按:“�”當作“”,即坤卦。四庫本《西溪易說》所引《齊母經》諸卦唯有五十六卦,據明代楊慎《丹鉛余錄》卷九曰:“古《歸藏易》今亡,惟存六十四卦名而又闕其四,與《周易》不同。需作溽、小畜作小毒畜、大畜作大毒畜、艮作狠、震作�、升作稱、剝作�、損作員、咸作�、坎作犖、謙作兼、�作、蠱作蜀、解作荔、無妄作毋亡、家人作散家人、渙作奐,又有瞿、欽、規、夜、分五卦,岑、林禍、馬徒三複名卦,不知當《周易》何卦也。”是其原有、蜀、馬徒三卦也。
  61.大壯○寧按:《穆天子傳》卷二郭璞注曰:“豐隆筮御雲,得《大壯》卦,遂為雷師。”顧實《穆天子傳西征講疏》雲:“郭注引豐隆御雲事,蓋出《歸藏》文。”故知傳本《歸藏》中固有《大壯》一卦,據補。
  ○寧按:馬輯本此下尚有熒惑、耆老、大明三卦名,馬注云:“羅蘋《路史注》雲:‘《歸藏・初經》卦皆六位,其卦有明夷、熒惑、耆老、大明之類,昔啟筮明夷、鯀治水枚佔大明、桀筮熒惑、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是也。’案:《西溪》引明夷即明夷,乾下應有�卦,已據干寶、朱震所引《初經》補之,合熒惑、耆老、大明,恰符六十四卦之數,依黃、朱二家所釋,惟闕噬嗑、賁、中孚,未知所屬,補附於此。”但是根據《鄭母經》,熒惑、耆老、大明皆占筮之人物,並非卦名,除此之外還有巫咸、皋陶、昆吾、有黃龍神、禺強等等,皆非卦名,羅蘋之說固謬,故此三卦不可信。是傳本《歸藏》尚缺噬嗑、賁、中孚三卦。

  三、歸藏・鄭母經

  ○寧按:《鄭母經》之名不詳何義,然其文與秦簡本形式相同,皆為卦名、昔者某人筮某事枚占於某人,某人占之曰后加爻辭,故知秦簡本實即《鄭母經》。另外,《啟筮經》中也有一部分文字和《鄭母經》相同,但《啟筮》中有一部分則又不同,似乎其內容還不完全是出自一書,未詳所自。目前可以肯定《鄭母經》和秦簡本是同一書。
  1.明夷曰:昔夏后啟筮:乘飛龍而登於天,而枚占於皋陶,陶曰:“吉。”馬曰: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鄭母經》曰:“夏后啟筮御飛龍登於天,吉。”案:張華《博物志》卷九《雜說上》引多“明夷曰昔”及“而枚占於皋陶陶曰”十二字,“御”作“乘”,“龍”下有“而”字。《太平御覽》卷九百二十九引《歸藏》曰:“昔夏后啟上乘龍飛以登於天,�陶占之曰吉”,文雖小異,要為此節遺文也,茲據補。○嚴曰:《穆天子傳》五注云:“嵩高山,啟母在此山化為石,而子啟亦登仙,皆見《歸藏》。”○寧按:《博物志》卷九《雜說上》引此條無“啟”字,“而枚占於皋陶”作“而使華陶占之”。嚴本據《山海經・海外西經》郭璞注輯作“夏后啟筮御飛龍登於天,吉。明啟亦仙也。”“乘”作“御”,秦簡本作“乘”。“明啟亦仙也”乃郭璞語,非《歸藏》文。
  ※昔夏后啟筮,乘龍以登於天,枚占於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與神交通,以身為帝,以王四�。”○寧按:此條《御覽》卷八二引《史記》,然《史記》無此文,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啟”條曰:“此所謂《史記》者,或亦《歸藏》舊文。”袁說是也。《御覽》於此引了三條文字:“《歸藏》曰:昔夏后啟筮,享神於大陵而上鈞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史記》曰:昔夏后啟筮,乘龍以登於天,枚占於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與神交通,以身為帝,以王四�。’又曰:啟,禹之子,其母塗山氏之女也。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於甘,誓,遂滅有扈氏,天下咸歸。”第三條是《史記》之文,而第二條不見《史記》,其內容和句式與《歸藏》同,則知第二條的“《史記》曰”和第三條的“又曰”弄顛倒了,第二條當作“又曰:昔夏后啟筮……”,第三條當作“《史記》曰:啟,禹之子……”。此條和上條當時一條之文,而此條文字有皋陶的占辭,當是全文。秦簡本此條正是明夷卦之文。
  2.昔夏啟筮徙九鼎,啟果徙之。馬曰:《博物志》卷九《雜說上》引此與前為一節,下更有四節,蓋一篇之文,故次於此。○嚴曰:《路史・后紀》十四。
  3.昔舜筮登天為神,枚佔有黃龍神曰:“不吉。”馬曰:同上。○寧按:枚占,《博物志》作“占之”。
  4.武王伐紂,枚占耆老,耆老曰:“吉。”馬曰:同上。○寧按:耆老,《博物志》作“蓍老”。
  ※武王伐商,枚占耆老曰:“不吉。”嚴曰:《路史・后紀五》。○寧按:秦簡本此為節卦爻辭,雲:“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攴占老考,老考占曰:‘吉。……’”,是知其占卜結果當作“吉”,《路史》引作“不吉”誤。
  5.昔鯀筮注洪水而枚佔大明曰:“不吉。有初無後。”馬曰:同上。○寧按:枚占,《博物志》作“占於”。
  ※鯀筮之於《歸藏》,得其大明,曰:“不吉。有初亡后。”嚴曰:《路史・后紀》十三。○寧按:《路史》所引不確切,不可據。此爻全文當為“昔者鯀筮注洪水而枚占於大明,大明占之曰:‘不吉。有初亡(無)后。’”
  6.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熒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處,彼為狸,我為鼠,勿用作事,恐傷其父。”馬曰:《太平御覽》卷八十二引《歸藏》雲:“昔桀筮伐唐而枚占熒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處,彼為狸為鼠”,脫“為”、“我”二字。又卷九百一十二引雲:“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熒惑曰:‘不吉。彼為狸,我為鼠,勿用作事,恐傷其父。’”王氏《漢藝文志考》順為一節,今依錄之。《博物志》引雲:“桀筮伐唐而枚占熒惑曰:‘不吉’”,不及爻辭,彼蓋約文言之爾。○嚴曰:《御覽》卷八十二,又九百十二,《路史・后紀》十四。○寧按:《御覽》卷八十二引《歸藏》曰:“昔桀伐唐而枚占於營[或],營或曰:‘不吉。不利出征,唯利安處。彼狸為鼠……’”,蓋是殘文未完,“營或”即“熒惑”。
  7.昔者羿善射,�十日,果畢之。馬曰: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鄭母經》。《尚書・五子之歌》正義、《春秋左傳・襄四年》義並引《歸藏》“羿蹕”。○嚴曰:洪興祖《補註天問》引《歸藏易》雲:“羿畢十日”,即此約文。○寧按:此種句式亦見秦簡本,如其履卦曰:“昔者羿射�比庄石上,羿果射之。曰:履……”。《天問》言“羿焉�日?”即與此“�十日”同。
  8.借者起射羿而賊其家,久有其奴。(注:起,羿臣之名。奴,子也。)○寧按:見《玉燭寶典》卷一注引《歸藏・鄭母經》,此條諸家失輯。經文“借”當作“昔”;“起”當作“�”,即“浞”,寒浞也。注文當即薛貞之注。
  9.節:殷王其國,常毋若谷。馬曰:《周禮・春官・太卜》賈公彥疏引《歸藏》雲“見節卦。”羅蘋《路史注》引作“常毋谷月。”○嚴曰:《周禮・太卜》疏,《路史・發揮》。○寧按:秦簡本此事見於瞿卦和漸卦,瞿卦曰:“昔者殷王貞卜亓[邦]尚毋有咎……”,漸卦曰:“昔者殷王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漸於……’”,由此可知此條原文當作“節[曰:昔者]殷王[筮]其國,常(尚)毋有咎”,“若”乃“有”之誤,“谷”乃“咎”之誤。另外,此言為節卦爻辭,然質之秦簡本則非,恐有誤。
  10.昔者豐隆筮將雲氣而吉核之也。嚴曰:《北堂書鈔》一百五十。案:舊寫本每條刪下半段,以“之也”字代之,通部如此。《穆天子傳》二注云:“豐隆筮御雲,得《大壯》卦,遂為雲師”,疑《歸藏》之文。陳禹謨本作“雖有豐隆莖,得雲氣而結核”,蓋臆改也,不足據。
  ※豐隆筮雲氣而告之。○寧按:見《楚辭・離騷》洪興祖《補註》引《歸藏》。馬輯本據陳本《書鈔》輯作“雖有豐隆莖:得雲氣而結核。”《楚辭・離騷》洪興祖《補註》引《歸藏》曰:“豐隆筮雲氣而告之”。秦簡本大壯卦曰:“大[壯]曰:昔者[豐]隆卜將雲雨而攴占�京,�京占之曰:‘吉。大山之雲,……’”據此,則諸家引文均有誤。《書鈔》所引最近,然其文當為“昔者豐隆筮將雲氣[而]核(枚)[占]之囗囗[曰]:‘吉。……’”,“核”乃“枚”字之誤;洪興祖《補註》之“告”乃“占”字之誤。陳本《書鈔》尤謬誤不可據。
  11.昔黃神與炎神爭鬥涿鹿之野,將戰,筮於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馬曰:《太平御覽》卷七十九,《漢藝文志考》引雲:“黃帝將戰,筮於巫咸”,羅蘋《路史注》引雲:“昔黃神與炎帝戰於涿鹿”。○嚴曰:《御覽》七十九,《路史・前紀三》、《后紀四》。○寧按:馬本“黃神”作“黃帝”,沒有第二個“巫咸”。此條見秦簡本同人卦,雲:“同人曰:昔者黃啻與炎啻戰[於涿鹿之野,而攴占巫咸],巫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吝。……’”。
  12.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筮之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且大昌。”嚴曰:《續漢天文志上》注引張衡《靈憲》,當是《歸藏》之文。○寧按:嚴說是也。此條見秦簡本歸妹卦,雲:“歸妹曰:昔者恆我竊毋死之[葯]……奔月,而攴占……”。是東漢時代《歸藏》尚有殘篇流傳,故張衡能得而見之也。
  ※昔常娥以不死之葯�月。馬曰:《文選》卷十三謝希逸《月賦》注,《太平御覽》卷九百八十四,《漢藝文志考》引作“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寧按:《御覽》卷九百八十四引作《歸藏經》。
  ※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嚴曰:《北堂書鈔》一百五十,《文選・月賦》注、《宣貴妃誄》注、《祭顏光祿文》注,《御覽》九百八十四。○寧按:此二條乃諸書隱括之文。
  13.昔者河伯筮與洛戰而枚占,昆吾占之不吉。馬、嚴曰:《初學記》卷二十。○寧按:其全文當為“昔者河伯筮與洛戰而枚占於昆吾,昆吾占之曰:‘不吉。……’”。《竹書紀年》曰:“洛伯用與河伯馮夷斗”,此爻所用即此事。
  14.昔穆王天子筮出於西正,不吉,曰:“龍降於天,而道里修遠。飛而中天,蒼蒼其羽。”馬、嚴曰:《太平御覽》卷八十五。○寧按:嚴本同於《御覽》原文,唯“中天”作“衝天”;馬本作“昔穆天子筮西出於正,不吉,曰:‘龍降於天,而道里修遠。飛而衝天,蒼蒼其羽。’”此條見秦簡本師卦,其爻辭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師而攴占囗囗,囗囗[占之曰:不吉。]龍降於天,而[道里修]遠,飛而中天,蒼[蒼其羽]。”為占卜之人適殘缺。此爻所用故事當即《國語・周語上》穆王西征犬戎之事,祭公謀父諫止之,“王不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荒服者不至。”穆王西征犬戎而致使“荒服者不至”,故占曰“不吉”。
  ※昔穆王子筮卦於禺強。馬曰:《莊子釋文》,《漢藝文志考》卷一。○嚴曰:《莊子・大宗師》釋文,《路史・后紀》五。○寧按:此條與上一條當是一條之文,其原文當為“昔穆天子筮西出於正,而枚占於禺強,禺強佔之曰:‘不吉。龍降於天,而道里修遠。飛而中天,蒼蒼其羽。’”“禺強”之名亦見於秦簡本,作“�京”。禺強在《山海經》中為北海神,亦作“禺京”,為東海神禺號(�)之子。“�京”當即“禺京”,亦即禺強,�、禺旁紐雙聲。
  ○寧按:以上自第9條至第14條凡六條馬輯本皆輯入“逸文”,今據秦簡本知其本屬於同一篇書,故移入《鄭母經》。

  四、歸藏・啟筮經

  馬曰:朱氏《經義考》雲:按《歸藏》之書,有《本蓍篇》,亦有《啟筮篇》。○寧按:馬輯本作《啟筮篇》,而據《玉燭寶典》卷三引《歸藏易・啟筮經》,則知此篇本名《啟筮經》。其名“啟筮”蓋即取其首條首句“昔者夏后啟筮”中“啟筮”二字為名,其爻辭形式與《鄭母經》有同者,亦有不同者。只是古人引述事多節略隱括,多非原文矣。
  1.昔夏后啟筮享神於大陵而上鈞台,枚占皋陶曰:“不吉。”馬曰:《太平御覽》卷八十二,《初學記》卷二十二引至“鈞台”。○嚴曰:《北堂書鈔》八十二,《初學記》卷二十四,《御覽》卷八十二。○寧按:秦簡本灌(觀)卦曰:“昔者夏后啟卜(享)……”,爻辭殘缺,疑當即此卦。
  2.昔者夏后啟享神於晉之虛,作為�台,於水之陽。馬曰:《文選》卷四十六王元長《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注,《太平御覽》卷八十二引《歸藏・啟筮》,又卷一百七十七引作“晉之靈台”,無“昔者”及“於水之陽”。○嚴曰:《藝文類聚》六十二,《文選》王元長《曲水詩序》注,《初學記》二十四,《御覽》一百七十七。○寧按:秦簡本此爻屬晉卦。“啟”后當脫“筮”字。
  ※夏后曰啟筮享神於晉之靈台,作�台。○寧按:見《御覽》卷一七七。
  3.昔者女媧筮張雲幕,枚占之曰:“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極。平均土地,和合四國。”馬曰:《太平御覽》卷七十八,《漢藝文志考》卷一。○嚴曰:《北堂書鈔》一百三十二,《初學記》二十五,《御覽》七十八。○寧按:馬將此條輯入“逸文”,然《書鈔》卷一百三十二引作《歸藏・啟筮》,嚴輯入《啟筮》,是也。又:馬本據《御覽》無“者”字;“和合四國”,嚴本作“和合萬國”,《御覽》作“四國”。
  4.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黃帝殺之於青邱。作《�鼓之曲》十章:一曰《雷震驚》,二曰《猛虎駭》,三曰《鷙鳥擊》,四曰《龍媒蹀》,五曰《靈夔吼》,六曰《鵰鶚爭》,七曰《壯士奮》,八曰《熊羆哮》,九曰《石�崖》,十曰《波�壑》。馬曰:《初學記》卷九引“蚩尤”至“青邱”,馮惟納《詩記》引有《�鼓之曲》以下。○嚴曰:《初學記》九,《路史・后紀》四。案:《路史》又雲:“蚩尤疏首虎�,八肱八趾,見《歸藏・啟筮》。”○寧按:此節馬本輯入“逸文”,據嚴本移入《啟筮》。嚴輯本只有前四句,“青邱”以下疑非《歸藏》之文。
  ※蚩尤伐空桑,帝所居也。馬曰:羅蘋《路史注》。○寧按:此條馬本輯入“逸文”,實際上與上條乃一條文字,是羅蘋隱括而言,故亦移入《啟筮》。“帝所居也”疑是薛貞的注文或羅蘋自己的話,“帝”即謂黃帝也。
  5.有一星,出於題山之上。三月烏出,必以風雨。○寧按:《玉燭寶典》卷三引《歸藏易・啟筮經》,此條諸家失輯。
  6.坤:帝堯降二女為舜妃。嚴曰:《周禮・太卜》疏引《坤・開筮》,坤是其卦名。○寧按:《周禮・春官・太卜》賈公彥疏曰“坤(開筮)”,“開筮”即“啟筮”,謂即《啟筮經》之坤卦。秦簡本之坤卦作“寡”,其辭曰:“寡曰:不仁:昔者夏后啟筮以登天,啻(帝)弗良而投之淵,寅共工隊[之]江,……”,與此爻辭不同,可見《啟筮經》中有一部分來自於《鄭母經》的那本古易書,另外還有一部分來自其它易占類書。
  7.空桑之蒼蒼,八極之既張,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職出入,以為晦明。馬曰:羅泌《路史・前紀》二引《歸藏・啟筮》。○寧按:見《山海經・大荒南經》郭璞注引《啟筮》。
  8.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子,出於陽谷。馬曰: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啟筮》。○嚴曰:《山海經・大荒南經》注。
  9.有白雲出自蒼梧,入於大梁。馬曰:虞世南《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徐堅《初學記》卷一,《文選》卷二十謝元暉《新亭渚別范零陵詩》李善注。○嚴曰:《藝文類聚》一,《文選・謝�〈新亭渚別范零陵詩〉》注,《初學記》一,《白貼》二,《御覽》八,又八百七十二。○寧按:此條馬輯入“遺爻”,然《文選》卷二十謝元暉《新亭渚別范零陵詩》李善注引作《歸藏・啟筮》,嚴輯入《啟筮》,是也。又:嚴輯本此句前有“太昊之盛”四字,不知何據。《御覽》卷八引無“出”、“於”二字。
  10.共工人面、蛇身、朱發。馬曰:郭璞《山海經注》、羅蘋《路史注》並引《歸藏・啟筮》。○嚴曰:郭璞《山海經・大荒西經》注,《藝文類聚》十七,《御覽》七十八。○寧按:又見《御覽》卷三百七十三。
  11.麗山之子,青羽人面馬身。馬曰: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啟筮》,羅蘋《路史注》引首句雲:“麗山之子鼓”。○寧按:有“鼓”字非是。《山海經・西山經》雲:“鐘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郭璞注云:“此亦神名,名之為鐘山之子耳,其類皆見《歸藏・啟筮》。《啟筮》曰:‘麗山之子,青羽人面馬身’,亦似此狀也。”鼓為鐘山之子,而此條言麗山之子,非是一神。
  12.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占之曰:“羽民是生百鳥。”馬曰:《文選》卷十三禰正平《鸚鵡賦》注引作《歸藏・殷筮》,《太平御覽》卷九百十四作《啟筮》,引多“乃之羽民”四字。○嚴曰:《文選・鸚鵡賦》注,《御覽》九百十四。○寧按:馬本、嚴本並作“金水之子,其名曰羽蒙,乃之羽民,是生百鳥”,據《御覽》原文訂正。
  13.羽民之狀,鳥喙赤目而白首。馬曰: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啟筮》。○嚴曰:《山海經・海外南經》注。
  14.滔滔洪水,無所止極,伯鯀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馬曰: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啟筮》。○嚴曰:《山海經・海內經》注,又見《史記・甘茂傳》索隱。
  15.鯀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熊。馬曰:同上。○嚴曰:《山海經・海內經》注。○寧按:嚴輯本“熊”作“龍”。
  ※鯀殛死,三歲不腐,副之以吳刀,是用出禹。嚴曰:《初學記》二十二,《路史・后紀》十二。
  ※大副之吳刀,是用生禹。馬曰:《初學記》卷二十二。○寧按:“生”《初學記》作“出”。
  16.昔彼《九冥》,是與帝《辨》同宮之序,是為《九歌》。馬曰:郭璞《山海經注》引《歸藏・啟筮》。○嚴曰:《山海經・大荒西經》注。
  17.不得竊《辨》與《九歌》以國於下。馬曰:同上。○嚴曰:《山海經・大荒西經》注。

  五、歸藏・本蓍篇

  ○寧按:《本蓍篇》乃將選蓍、治蓍的方法,文雲“蓍二千歲而三百莖,其本以老,故知吉凶”,故名曰“本蓍”。疑此篇本出自《卦下易經》也。
  1.蓍二千歲而三百莖,其本以老,故知吉凶。馬曰:張華《博物志》。○寧按:二千歲,《博物志》卷九《雜說上》作“一千歲”。
  2.蓍末大於本為上吉,蒿末大於本次吉,荊末大於本次吉,箭末大於本次吉,竹末大於本次吉。蓍一五神,蒿二四神,荊三三神,箭四二神,竹五一神。筮五犯皆藏,五筮之,神皆聚焉。馬曰:《太平御覽》卷七百二十七引《歸藏》,按《博物志》雲:“蓍末大於本上吉,次蒿,次荊,皆如是”,蓋約文言之。朱太史《經義考》雲:“當屬《本蓍篇》中語”,茲並據以採補。○嚴曰:《御覽》卷七百二十七引《歸藏》,不著篇名,《崇文總目》雲:“今唯存《初經》、《齊母》、《本蓍》三篇”,知此為《本蓍篇》文。○寧按:由此條可知古人筮卦之工具不徒蓍草,蒿、荊、箭、竹均可用也。
  3.筮必沐浴齋潔焚香,每月望浴蓍,必五浴之。浴龜亦然。馬曰:《博物志》卷九。○寧按:馬本“齋潔”作“齋戒”,“焚香”作“食香”,“月望”作“日望”,皆據《博物志》卷九《雜說上》訂正。

  六、歸藏・遺爻逸文

  馬曰:案:徐善《四易》謂《歸藏》三百八十四爻,是每卦六爻,與《周易》同爻,當屬經,傳注所引只有《齊母》、《鄭母》,其可考者已分屬於二篇,其但引卦名與卦名並不詳者,未敢強屬,故附經后,題“遺爻”以別之。已上爻辭有卦名可考者依《西溪易說》所次卦序次之,至所引《初乾》“其爭言”、《初坤》“榮犖之華”、《初艮》“徼徼鳴狐”、《初兌》“其言語敦”、《初犖》“為慶身不動”、《初離》“離監監”、《初�》“�若雷之聲”、《初巽》“有鳥將至而垂翼”,雖皆有卦名而皆系“初”字,故入《初經》,不復錄此,其無卦名可考者列后。凡傳紀所引無篇名可考者,皆附於下。
  1.乾者,積石風穴之琴。亭之者弗亭,終身不瘳。馬曰:《北堂書鈔》。○嚴曰:《北堂書鈔》一百五十八。○寧按:馬輯本只有前二句,嚴輯本是,此從嚴本。“瘳”疑是“�”字之形誤,與“琴”字為韻(侵部)。�當讀為摻,謂摻搓,《集韻》:“摻搓,捫也。”即演奏之意。此爻殆謂乾卦六爻皆陽如琴弦,故擬為“積石風穴之琴”,調琴者不能令其音協調,則終身不再演奏它。古人想象之詭譎奇偉實非今人所能意料。
  2.離處彼南方,與日月同�。○寧按:見《玉燭寶典》卷五引《歸藏易》。此條諸家失輯。由此條知《歸藏》用後天卦序。以上二條當出自《卦下易經》。
  3.上有高台,下有�池,以此事君,其富如何。馬曰:《太平御覽》卷四百七十二,王應麟《漢藝文志考》引作“以此賈市,其富如河漢”,《繹史》引作“河海”。
  ※上有高台,下有�池。以此事君,其貴若化;若以賈市,其富如河。嚴曰:《御覽》四百七十二。○寧按:《御覽》末句作“其富如河漢”。
  4.有人將來,遺我貨貝。以至則徹,以求則得。有喜則至。馬曰:《藝文類聚》卷八十四,《太平御覽》卷八十七。○《藝文類聚》卷八十四,《太平御覽》卷八百七十
  ○寧按:“有喜則至”,馬本作“有喜將至”。此見《御覽》卷八�七,馬、嚴所注出處均誤。
  5.有人將來,遺我錢財,日夜望之。馬曰:《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十五。○嚴曰:《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十一。○寧按:此條出《御覽》卷八百三十五。日,馬本、嚴本並作自。○寧按:《說文・貝部・錢》雲:“古者貨貝而寶龜,至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而此爻辭以“錢財”連文,《說文》之言未必確當。
  6.君子戒車,小人戒徒。馬曰:《文選》卷二十顏延年《秋胡妻詩》注,王應麟《玉海》卷三十五
  7.有鳧鴛鴦,有雁��。馬曰:《藝文類聚》卷九十二,《太平御覽》卷九百二十五,《漢志考》卷一。○寧按:以上五條當是《齊母經》諸卦之爻辭。
  8.東君、雲中。馬曰:司馬貞《史記索隱》雲:“東君、雲中,見《歸藏易》。”○寧按:“雲中”即“雲中君”,東君、雲中君俱見《楚辭・九歌》。
  9.穆王獵於戈之墅。馬曰:《太平御覽》卷八百三十一引《尚書歸藏》,“尚書”二字誤。○嚴曰:《御覽》卷八百三十一。○寧按:《御覽》原文及嚴本如此。“戈”馬本誤為“弋”,“墅”馬本作“野”。上條東君、雲中君及此條穆王之事當出自《鄭母經》或《啟筮》。
  10.求息得酒,言���。《原本玉篇・言部》,慧琳《一切經音�》十六引下句。
  11.�々[之]�,�々之�。《原本玉篇・�部》。○寧按:此條當與上面《初經》坤卦之爻辭為一條爻辭。原文“華”前寫脫“之”字,茲據《西�易說》引補。��之實,顧野王案:“小實也。”“��”當即後世典籍常見之“累累”,《漢書・吳王濞傳》:“�肩�足”,顏師古注:“�,古累字。”
  12.祟在司命。慧琳《一切經音�》七十八、八十二。
  13.痿�,暴�之疾也。慧琳《一切經音義》�二十四。○寧按:此條當是原書的舊注文。
  14.乾為天、為君、為父、為大赤、為辟、為卿、為馬、為禾、為血卦。馬曰:朱震《易叢說》、羅蘋《路史注》。○嚴曰:此蓋《說卦》文,殷《易》先有,非始《十翼》。○寧按:《束皙傳》言汲冢所出古書中有《卦下易經》一篇,“似《說卦》而異”,此書亦被編入《歸藏》,此條與第1條、第2條殆皆出自《卦下易經》矣。
  15.蒼帝起,青雲扶日,赤帝起,黃雲扶月。○寧按:此條馬不注出處。《藝文類聚》卷九十八引《洛書》雲:“蒼帝起青雲扶日,赤帝起黃雲扶日。有白雲出自蒼梧,入於大梁。”《古今圖書集成・乾象典・雲霞部雜錄》引《易歸藏》文同。后二句乃《歸藏・啟筮》文,前二句當是《洛書》文,非《歸藏》文,《圖書集成》引文當因《類聚》之誤。《太平御覽》卷八引《洛書》曰:“蒼帝起青雲扶日,赤帝起赤雲扶日,黃帝起黃雲扶日,白帝起白雲扶日。”《黃氏逸書考》輯《洛書靈准聽》曰:“蒼帝起青雲扶日,赤帝起赤雲扶日,黃帝起黃雲扶日,白帝起白雲扶日,黑帝起黑雲扶日。”皆是其證。未敢遽斷,附於此備考。

  附錄1

  歸藏・十二辟卦
  子復,丑臨,寅泰,卯大壯,辰�,巳乾,午�,未�馬曰:朱太史曰:“《歸藏》本文作。”申否,酉觀,戌剝馬曰:朱太史曰:“《歸藏》本文作仆。”亥坤馬曰:徐善《四易》。
  馬引徐善曰:“此《歸藏》十二辟卦,所謂商易也。辟者,君也。其法:先置一六畫坤卦,以六陽爻次第變之,即成復、臨、泰、大壯、�五辟卦;次置一六畫乾卦,以六陰爻次第變之,即成�、�、否、觀、剝五辟卦,十辟見而綱領定矣。又置一六畫坤卦,以復辟變之,成六卦之一陽;以臨辟變之,成十五卦之二陽;以泰辟變之,成二十卦之三陽;以大壯辟變之,成十五卦之四陽,以�辟變之,成六卦之五陽。更進為純乾,而六十四卦之序已定矣。徐而察之,乾之六位已為�變之新爻,而坤之六位猶為未變之舊畫,即卦中陽爻已變而陰爻猶故也。於是復置新成之乾卦,以�辟變之,成六卦之一陰;以�辟變之,成十五卦之二陰;以否辟變之,成二十卦之三陰;以觀辟變之,成十五卦之四陰;以剝辟變之,成六卦之五陰,更進為純坤之六位已更新矣。卒之非有兩營也,止此六十四虛位,順而求之,由坤七變,得陽爻一百九十二,而純坤之體見。逆而�之,由乾七變得陰爻一百九十一,而純坤之體見。一反一覆,而三百八十四爻之易全矣。”○寧按:“辟卦”之說乃起自漢代,徐善憑己意揣測《歸藏》有十二辟卦,以為商易如此,非引《歸藏》原文,蓋其時《歸藏》已佚,明清之際的徐善無緣得見,故其所言“《歸藏》十二辟卦”云云乃無據之說,非《歸藏》所有。姑附於此,供進一步探討。

  附錄2

  《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歸藏》序
  清・馬國翰

  《歸藏》一卷,殘闕。《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鄭玄注:“《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於中”,杜子春曰:“《連山》,宓犧;《歸藏》,黃帝”,賈公彥疏引鄭志答趙商雲:“非無明文,改之無據,且從子春。”近師皆以為夏殷也。《禮記・禮運》:“孔子曰:‘吾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我得坤乾焉。’”鄭注云:“殷陰陽之書,存者有《歸藏》”,是亦以《歸藏》為殷《易》矣。《漢書・藝文志》不著錄,晉《中經簿》始有之,阮孝緒《七�》雲:“《歸藏》雜卜筮之書雜事。”《隋書・經籍志》有十三卷,晉太尉參軍薛貞注,《唐書・藝文志》卷同,宋《中興書目》載有《初經》、《齊母》、《本蓍》三篇,諸家論說多以後出,疑其偽作,鄭樵《通志略》雲:“言占筮事,其辭質,其義古,後學以其不文,則疑而棄之,獨不知后之人能為此文乎?”楊慎亦云:“《連山》藏於蘭台,《歸藏》藏於太卜”,見桓譚《新論》,則後漢時《連山》、《歸藏》猶存,未可以《藝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今玩其遺爻,如“瞿:有瞿有觚,宵粱為酒,尊於兩壺。兩�飲之,三日然後穌。士有澤,我取其魚”、“良人得其玉,君子得其粟”、“有鳧鴛鴦,有雁��”之類,皆用韻語,奇古可誦,與《左氏傳》所載諸繇辭相類,《焦氏易林》源出於此,雖“畢日”、“奔月”頗涉荒怪,然“龍戰於野”、“載鬼一車”大《易》以之取象,亦無所嫌也,但殷《易》而載“武王枚占”、“穆王筮卦”,蓋周太卜掌其法者推記占驗之事,附入篇中,其文非漢以後人所能作為也。今並宋時三篇亦佚,朱太史《經義考》搜輯甚詳,據以為本,間有遺漏,為補綴之,並附諸家論說為一卷,以此與世傳《三墳書》所謂《氣墳歸藏》者互較参觀,其真贗可以立辨矣。歷城馬國翰竹吾甫。

  附錄3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輯《歸藏》案語
  清・嚴可均

  杜子春注《周禮》雲:“歸藏,黃帝也。”《御覽》六百九引《帝王世紀》雲:“殷人因黃帝曰《歸藏》。”《禮運》:“我得坤乾焉”,鄭元雲:“其書存者有《歸藏》”,《疏》引熊安生雲:“殷《易》,以坤為首,故先坤后乾。”《隋志》、舊、新《唐志》:“《歸藏》十三卷”,《隋志》又雲:“《歸藏》漢初已亡,晉《中經》有之,唯載卜筮,不似聖人之旨,以本卦尚存,故取貫於《周易》之首,以備殷《易》之缺。”案《御覽》六百八引桓譚《新論》雲:“《歸藏》四千三百言”,是西漢末已有此書,《漢志》本《七略》,偶失載耳。《文獻通考》引《崇文總目》雲:“今但存《初經》、《齊母》、《本蓍》三篇”,《玉海》引《中興書目》同。《文淵閣書目》不著錄,蓋三篇又亡於元明之際。今�輯群書所載,得八百四十六字,視桓譚所見本略存十二焉。
  

  (魯東歸藏易)


@-------------------------------------------------------@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